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中华读书报》刊发《燕园文物》序言

  4月18日,《中华读书报》以《燕园文物中的历史记忆——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为题目,刊发了郝平书记给《燕园文物》一书所做序言。

 

 

燕园文物中的历史记忆

——贺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凭证。201432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他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当时,我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7届大会主席任上,有幸于现场聆听了习主席的讲话,很受触动和启发。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时也是文物大国。文物不可再生,弥足珍贵,保护好、利用好文物,是全人类的责任,也是大学的责任。

 

2018年,北京大学将隆重庆祝120周年校庆。自京师大学堂创办以来,一代又一代北大人接力奋斗,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走过两个甲子风雨历程的北大,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魅力,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有形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大学的沧桑历史、光荣传统、核心价值与使命担当。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正是过去的人们世世代代辛勤创造的结果。是值得我们非常珍惜和爱护的。话不必说得太远,我们这座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北大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高等学府,是中国几千年文脉绵延不绝并不断与时俱进的象征。今日北大的主校区位于燕园,这里有着久远的历史记忆,珍藏着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我们热爱北大,就必然热爱燕园,热爱燕园文物。

 

早在金代,这里就是京郊著名的风景区,明清时期,又成为皇家的“赐园”,近代以来则发生了重大历史性变化。1920年,司徒雷登在这里为燕京大学新校园选址,看中了这片“废园”,并与陕西督军陈树藩签署用地契约,此后在周边陆续扩增。燕大聘请了毕业于耶鲁大学的亨利·墨菲进行规划设计,19221929年,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在这里建成了非常美丽的校园,而这一地区也从此被冠以“燕园”的美称。墨菲是美国的建筑设计师,但却是当时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他所设计的燕园,古色古香、典雅端庄,也为今日北大核心校区奠定了基础。(可参见拙著《无奈的结局——司徒雷登与中国》)

 

 

经过几百年的沧桑,燕园已经囊括了勺园、静园、燕南园、朗润园、鸣鹤园、淑春园、镜春园、未名湖、悠哉湖、红湖、后湖等名胜古迹。这里自成一格,集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与江南园林的精致秀丽于一体,亭台楼阁遍布,假山怪石俯拾皆是。2001年,“未名湖燕园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燕园共有国家级文物建筑、北京市级文物建筑、海淀区级文物建筑及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近百座,有石碑、石雕及石构件等文物42件,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两万余件,图书馆藏有中文古籍150万册,档案馆和校史馆等也保存着不少文物、文献,其中很多都是国之瑰宝。

 

这些文物,既记录了中国曾经的繁荣、强盛与辉煌,也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更昭示着这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前景。

北京大学一直高度重视校园文物保护工作。2006年,学校编制完成了全国高校首个文物保护总体规划——《未名湖燕园建筑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北京大学海淀校区文物保护规划》,规划经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批准后,一直被严格执行。但是,近年来,损坏文物的事件时有发生,令师生倍感痛心。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北京大学是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地方。保护好燕园的文物,就是存续北大的历史,就是守护北大人的精神传统、守护中华民族的文脉。在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落实新的发展理念,注意发挥文物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让古与今、旧与新在这里交相辉映,让北大的文物成为桥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现在,我们编成了这本《燕园文物》,是对燕园历史和先贤的纪念,也是向120周年校庆的献礼。希望读者能够由此更加了解和爱护燕园文物,并对燕园悠长的历史和北大厚重的人文积淀有新的发现,形成新的认知与记忆。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