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七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依据现有的档案资料看,$北京大学“七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是北京大学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正式制定并审议通过的第一个正式五年规划。“文革”结束后,中国结束了频繁的政治运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1984年中央颁布$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家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1985年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逐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大学有了一定自主发展的空间。1984年北京大学领导班子调整,王学珍任党委书记,丁石孙任校长。新的领导班子,面临新的形势,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新的布局,制定了“七五”规划,该规划于1986年经北京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七五”规划虽然在从形式上看仍是一份中规中矩的五年规划,但在内容上这份规划孕育了此后北大十几年的主要发展思路,具备了战略规划的雏形。它确立的“世界先进水平的¸有中国特色和北大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这一目标,基本上包含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要素;在学科建设方面提出的大力发展应用学科和新兴边缘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在科学研究方面提出在继续重视和保证必要的基础研究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地有选择地进行开发研究;在后勤工作中提出要改革后勤工作,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队伍建设中提出了要试行教师职务聘任制,逐步对中年骨干教师实行学术假制度。在体制改革方面提出要实行院¸系并存的体制,成立更多的学院,扩大院¸系自主权。这些思想都是随后十多年北大的基本发展策略,具有相当的前瞻性。本书收录的是1986年3月27日经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文本。时任书记王学珍¸校长丁石孙,主要参加人员有赵存生¸赵亨利¸刘乐坚等。

北京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当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北京大学在八十多年建校历史中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条件,努力把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一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有中国特色和北大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成为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先进的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我们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为此,我们要结合学校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学校工作;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搞好学校的改革和建设;坚持着重提高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步地有选择地发展数量的办学思想,处理好学校发展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努力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各种专门人才和作出更多更好的科学成果。

我们要团结全校师生员工,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社会主义积极性,重点抓好学校结构改革,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抓好学科建设和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队伍建设以及校园基本建设,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科学水平,为学校九十年代后的振兴和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为了实现上述要求,现提出北京大学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年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如下:

一.进一步改革系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从总体上提高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从总体上提高北京大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按照继续重视基础学科专业,大力加强应用学科专业,有选择地积极发展新兴边缘学科专业以及在着重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时,挖掘潜力积极培养其他规格和层次学生的精神,进一步改革学校的系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以逐步形成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相适应的,能反映北大的优势和特点的,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科学水平的,有利于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的新型的学校结构。

(二)文科应在巩固和发展文,史,哲,外国语言文学等基础学科专业并使之沿着理论联系实际,为四化建设服务的方向加以改造的同时,大力加强马列主义理论,财经,政法,社会,管理,图博,情报等偏重于理论性或实际应用性的学科专业,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法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需要。要加强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研究中心以及有关马列主义理论专业的建设,并积极创造条件,筹建北京大学马列主义理论教师培训中心,既促进我校马列主义理论学科专业的建设,又为高校培训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逐步使北大成为我国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和研究中心之一。

(三)理科要在巩固和发展数,理,化,生,地等基础学科专业的同时,大力加强技术科学,应用科学和新兴科学方面的学科专业,并建立一些与之密切相关的工程性专业。为加强技术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要于近期内成立技术科学学院。

(四)加强文科和理科之间,文科各学科之间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建设好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中心,发展交叉科学和边缘科学。已经建立的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比较文学,美国问题等研究中心,要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做出较大成果。与此同时,还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增设一些新的研究中心。要加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使之成为具有协调和组织文理各有关学科联合开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职能的研究中心。

(五)在着重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和委托教育,形成以本科生,研究生为主兼有其他规格,层次的学生结构,以便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尽可能多地培养国家急需的各种人才。适应这一改革,要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在成人教育部的基础上成立成人教育学院,加强成人教育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稳步地增加招生数量,扩大学校规模

(一)到一九九年,计划内全日制在校学生总数达到15000人。其中:

本科生10000人;

研究生3000人;

专科和干部专修学生500人;

进修教师(含国内访问学者)1000人;

外国留学生500人。

(二)计划外委托培养学生以及各种成人教育学生达到8000人。其中:

委托培养研究生800人;

夜大学生600人;函授教育6000人;短期教育600人。

到一九九年,在校各类学生总数为23000人。其中列入国家计划内并由学校提供住宿等条件的学生为15000人;计划外委托培养及各种成人教育(一般不由学校提供住宿条件)学生为8000人。

三.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

(一)原有基础较好的老学科,应继续巩固和提高,保持并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近几年发展建立起来的新学科,要大力扶植和加强,采取有效措施促其尽快生长;今后还要根据国家需要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选择地建立一些新的学科。

(二)在学科建设中,要特别注意抓好能够代表学校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的重点学科的建设。

1.确定重点学科的标准是:

(1) )国家急需发展的学科,或在我校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或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长远意义的学科,或对提高学校学科总体水平有重要作用的学科;

(2) )师资力量较强,教学和科研基础较好;

(3) )科研方向明确,有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重点学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具备上述条件的学科,或经过申报列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或列为校级重点学科;一类是尚未全部具备上述条件但从学校角度必须加以重点建设的学科,也可列为校级重点学科。

2.对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是:

(1)具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2)实验仪器设备比较先进,图书资料比较完备;

(3) )学术水平在国内领先,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地位,主要研究工作处于当前世界科技前沿,并取得较大成果;

(4) )能培养同国际先进水平相当的博士研究生,并能按需要接受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

3.建立重点学科的评估和审查制度,尽快确定第一批重点学科。经确认后的重点学科若达不到建设标准,其重点学科资格应予以撤销。

四.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热

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和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能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遵守纪律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要注意从中培养突出的优秀人才。要按照既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者,高等学校教师又培养党和国家各级后备干部,各种实际工作者的培养目标以及加强基础,适当扩展知识面,注重培养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增强适应性的教学改革原则,继续修订和完善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力争五年内各个专业都能形成一套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相符合的,体现改革精神的,有利于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学计划。

(二)改革和完善招生办法,努力提高新生质量。学校应和有关省,市及若干重点中学

建立固定的联系,以便招收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毕业生和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同时,

根据专业性质逐步提高既具有高中毕业学历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的入学率。

(三)切实加强基础课的教学,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精选教学内容,坚持由有经验的教授,副教授,讲师讲授基础课。

1.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认真实施和逐步完善我校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争取到一九九年编写出方案中规定的三个系列课程的主要教材,并力求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2.加强各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并采取措施尽快充实和提高公共外语教师队伍,搞好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教学,努力做到学生在本科阶段第一外语基本过关。同时要开好专业外语,对尚没有国内教材的可选用部分外国教材,并尽快编出自己的教材。

3.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以及其他有关学科的学生中应切实搞好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的教学并普及电子计算机应用知识,保证必要的上机时间,使学生受到应有的基本训练。

4.继续加强实验,学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以及咨询服务等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学分制,加强因材施教,在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主动权。

1.总结近年来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减少课内讲授时数,增加自学时间的经验,逐步形成合理的课程比例和课时比例,编制出与实行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目录。

2.巩固和发展优秀学生可以跳级,提前毕业或在本科阶段修完两个专业,获得两个学位以及部分学生可以转系转专业或申请免修某些课程,对优秀本科毕业生可推荐为硕士研究生等因材施教的措施,以利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延长暑假,开设暑期课程的办法要加以巩固和完善。

校系要掌握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的因材施教学生名单,积极创造条件予以重点培养,使其尽快成才。

3.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实行启发式教学。改革单一的授课方式,根据课程性质,采用讲授,讨论,答疑,研究,实践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选课,自学及从事课外科技文化学术活动的指导。随着教室条件的改善,提倡同一课程由不同教师授课并允许学生选择,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4.适当扩展专业面,逐步在有关专业发展双学位制和主辅修制,加强专业之间的交叉和渗透,增强学生的适应性。

(五)结合教学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风建设。要加强和改进马列主义理论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和作风纪律教育,并把这些教育同专业教学,参加社会实践,进行军事训练,开展课外活动以及加强学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在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主动权的同时,应注意坚持标准,严格要求,加强和改进学习成绩考试,考核制度,杜绝考试作弊现象。争取五年内初步形成一套同新的形势,任务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促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成长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六)加强体育和美育,开好体育课和文化艺术课,活跃群众性的课外体育活动和文化艺

术活动,办好学生体育代表队和文化艺术社团,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艺术修养。为此,要加强体育教研室的建设,要建立艺术教研室,并积极创造条件筹建艺术系。

五.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为四化服务的方针,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一)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和加强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推动科学研究工作的大力开展。

1.调整科研布局,按照面向经济建设,为四化服务的方针以及提高重点学科水平,建设先进的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的要求,进一步处理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关系和理论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的关系。

理科应在继续重视和保证必要的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加强应用研究,积极地有选择地进行开发研究。基础研究的课题数量应少一些,但要保证较强的科研力量和较高的工作水平,坚持长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成果。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应尽快加强,并应投入较多的力量使之迅速发展。要注意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文科应在继续重视和保证文史类基础性研究的同时,大力加强理论和现状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还要加强外国问题研究,尤其是对美国,西欧,苏联,日本和第三世界的研究,以适应对外开放和面向世界的需要。

此外要注意发挥综合大学的优势,开展文理交叉,各学科渗透的综合性研究,以促进新兴边缘学科的发展。

2.加强科研力量的组织工作,尊重科学研究工作的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的关系,做到重点紧紧抓住,面上放开搞活。要在充分肯定个人努力的同时,大力提倡团结协作,搞好集体攻关。

学校要紧紧抓住文科和理科“七五”科研规划中的重点课题,组织力量进行科研协作和集体攻关,力争取得较重大的成果。

3.加强在课题选择,研究方式,成果评价等方面的引导工作,纠正轻视应用和开发研究,轻视实际问题和现状研究,不重视实际效益以及力量分散,在低水平上重复劳动等现象,注意在工作评价,成果奖励,职务晋升,经费支持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调节。

(二)巩固提高现有科研机构,用好科研编制。对现有40多个研究机构,要加强领导。实体性的研究机构,应进一步明确方向和任务,落实编制,选好学科带头人,制订研究计划,定期检查其工作进度及成果情况。非实体性的研究机构,要充分发挥其协调和组织相关学科人员开展合作研究的作用。今后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巩固提高现有研究机构上,对新设研

究机构要加以控制。全校科研编制目前已达到1230人,到一九九年还应有所增加。这些编制要陆续分配到各系和各研究机构,由这些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掌握使用。要把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开展科研工作的一支新生力量,注意组织和吸收他们参加科研工作。

(三)建设一批先进的重点实验室,使其成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重点学科和新兴学科的重要基地。加速建设:视觉,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语音实验室,考古年代测定实验室,计算机管理模拟实验室;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重点建设:结构化学实验室,蛋白质工程实验室,固体物理(微结构与微加工)实验室,刑事侦查实验室,微电子科学实验室,重离子束分析技术实验室,湍流实验室,环境科学中心实验室,材料科学中心实验室;原有一定基础的重点实验室如:电子显微镜实验室,计算中心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生命科学中心实验室,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实验室等,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条件,全面提高科学实验的水平;进一步充实和加强电化教育中心,普通物理,基础化学等公用基础教学实验室,建立考古博物馆。这些实验室应成为国内先进的实验室,并努力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四)加强图书资料工作和出版工作,办好图书馆,出版社和学报。要努力筹资兴建研

究图书馆,尽快建成印刷出版大楼,扎实地开展图书馆计算机管理工作。

(五)校办工厂要贯彻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指导思想,改善经营管理,在完成产值,利润计划的同时,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科技开发,研制新产品。

(六)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民主,严格执行党的有关政策,创造生动活泼的学术环境,做到研究无禁区,发表有纪律,评价看效果。鼓励不同学派和学术观点之间的切磋和争鸣,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唯一标准。

(七)扩大对外开放的渠道和规模,积极开展校内外和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条件,逐步使我校成为国际性学术中心之一。

六.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为立足国内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作出应有贡献

(一)充分发挥我校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方面的优势和潜力,逐步增加在校研究生人数。一九九年计划内在校研究生人数达到3000人,计划外接受委托培养的在校研究生达到800人。在计划内研究生中,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为500人左右。

(二)结合重点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争取增加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学科点的数量和博士生导师人数。

(三)认真总结近几年来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经验,修订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和对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指导,解决好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培养方面的衔接问题。开展对已毕业研究生工作情况的调查,采取措施巩固和发展我校研究生培养方面的长处(基础比较扎实,知识面较广,适应性较强),弥补和克服其不足(外语水平不够高,动手能力不够强),提高研究生的质量。

(四)加强对研究生的全面指导。要认真贯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的+北京大学对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几点要求,,导师应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管理,授予学位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关心,严格要求。

(五)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同外国大学和学者联合指导研究生的工作。聘请国外著名学者来校进行合作研究,并指导研究生。积极招收外国留学生来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一九八五年下半年起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球,力学等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接

受国内外已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

七.积极开展科技开发工作,为四化建设和学校发展服务

(一)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我们要在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计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密集,知识密集,学科齐全的优势,挖掘潜力,积极开展计划外人才培训,科研协作,技术开发及科技文化服务等工作,促进我校教学,科研的发展,并为四化建设多作贡献,为学校筹集办学资金。

(二)科技开发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人才培训,即接受计划外的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旁听生,进修教师或举办进修班,夜大学,函授教育及各种类型的短训班等;二是协作科研,主要包括承接委托科研项目,工程设计,新产品研制,咨询服务等;三是成果转让,包括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计算机软件等各种成果转让;四是科技文化服务,主要是利用学校各种设施,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提供分析,测试,加工,复制录音,录像等。

(三)为了搞好我校的科技开发工作,除加强科技开发部,统管全校各系各单位的科技开发工作以外,拟成立科技开发公司。该公司是从事科技开发和科技服务的经济实体,在经济上与学校脱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四)搞好科技开发工作,要调动全校各方面的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校,系),个人三方面的利益。经费管理实行校系分成,切块包干,节支留用,超支不补的原则,做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科技开发工作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又要遵纪守法,讲求经济效益。学校要吸引一批有识之士从事科技开发工作。到一九九年,争取全校创收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八.改革后勤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一)后勤工作要进一步贯彻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工作方针,努力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作出更大贡献。后勤改革的总方向是逐步实行社会化。“七五”期间,要继续实行并进一步发展任务承包责任制或经济承包责任制,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到一九九年,我校后勤工作的水平应有一个较大的提高,以进一步改善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

为此,近五年内要有计划地抓好几项带全局性的工作,切实为师生员工办几件实事:

1.下工夫办好食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态度,建好冷库以及副食品零售网点;

2.搞好煤气管道安装工作,到一九八七年年底前使大多数住户装上管道煤气;

3.采取民办公助的办法,五年内逐步普及校内电话网;

4.搞好教室和公共设施的使用和管理,对教室的使用逐步实行计算机管理;

5.搞好宿舍及环境卫生,进一步绿化和美化校园,使师生员工有一个清洁,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6.认真搞好住房的建设,分配,管理和维修,到一九九年使全校师生员工的居住条件有明显的改善;

7.办好校医院,改善医疗条件和质量,增加住院医疗病床。

(三)改革后勤工作管理体制。由于后勤工作便于考核和计算,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把权力下放到基层,积极推行定额管理,经济承包责任制和任务承包责任制。具备一定条件的单位,可逐步同学校脱钩,实行独立经营。后勤承包单位要同后勤管理职能部门分开,在扩大承包单位经营自主权的同时,加强职能部门的监督管理。各承包单位要在保证“三服务”的前提下,搞好创收节支,以进一步改善后勤工作条件和职工福利。

九.搞好校舍扩建工程,为学校九十年代的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一)我们要群策群力,全面规划,千方百计地争取和创造各种条件,力争到一九九年完成已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校舍扩建工程中的主要项目,以便把北大建设成为既能够适应现代化教学,科研的需要,又方便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具有中国传统风貌和时代特点的国内第一流的教学,科研中心。

(二)北大校园的建设,拟分作不同层次的三大区:一是北面的朗镜区,将完整地保留老北京大学的传统风貌,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建未名湖周围的古建筑,保护和完善我校的园林艺术;二是南面的教学和学生生活区,拟采取加固维修,清整美化,填平补齐,配套成龙的办法,逐步完善教学,生活设施,并尽快兴建一些阅览室,文体活动场所,学生宿舍等,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三是东面拟新建的理科楼群,该区应具有时代特点又与北大校园总体格局相协调,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科研的需要。

(三)努力用五年或稍多一点时间,完成扩建校舍29万平方米的任务。整个扩建工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科研用房14.8万平方米,主要项目是化学楼,加速器实验室,风雨操场,理科楼群等;二是生活用房12.6万平方米,其中学生宿舍4万平方米,学生食堂6千平方米,教工住宅8万平方米;三是附属用房1.6万平方米,主要是出版社,印刷厂,校医院及锅炉房的部分用房。

整个工程的建设,应首先考虑功能,以人的活动和需要为中心,讲求实用和效益,切实改善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和生活条件;其次要考虑总体连接,既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化时代的特点,整个工程要确保质量。

十.统筹安排,努力建设好四支办学队伍

(一)教师队伍

1.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和科研任务,到一九九年教师总数应达到3500人左右(包括专职科研编制),即比现在增加800人。从一九八六年起,平均每年要从优秀的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中选留200人左右补充教师队伍(其中50人替补退休的教师)。在选留教师时,要注意把好质量关,优先保证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新建的系和专业以及学校重点建设发展的学科。此外要积极争取尽可能多的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来校工作。同时要注意引聘校外优秀人才,接受访问学者,以加强我校的薄弱学科和新设学科。

从一九八六年起,试行教师职务聘任制。

2.继续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教师原则上要既搞教学又搞科研。科研编制除少数骨干外,一般采取定编不定人的办法进行使用(少数由学校直接领导的研究机构除外)。逐步对中年骨干教师实行学术假制度,使他们在连续承担几

年教学任务或党政管理工作以后有机会进行提高和从事学术研究。继续有计划地做好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考察,进修,从事合作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支持兄弟院校办学,进行咨询服务等工作,以帮助教师联系实际,更新知识,掌握学科发展新动向,提高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的需要。

3.在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的同时,大力加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择培养工作以及学术梯队的建设。首先要在中年骨干教师中选择和培养新的学科带头人,其次要注意从青年教师中物色学科接班人,对符合条件的人选,要尽快让他们挑起学术领导工作的担子,并从各方面给以支持和保证,以便做出成绩得到校内外的承认。

4.打破教师的“部门所有制”,加强教师的校内流动和学术交流,提倡开展跨系科的合作研究,促进人才“移植”和学术“嫁接”。继续选调一些教师加强新建系科,选调一些理科教师到文科工作,促进文理渗透。采取跨系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等办法,培养既懂理又懂文,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5.搞好任职资格评审工作,形成合理的职务结构,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搞好教师退休工作。

(二)党政管理干部队伍

1.适应学校工作发展的需要,应建设一支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凡具备条件的党政管理干部,要兼搞教学或科研工作,实行“双肩挑”,并按其实际水平评定教学,科研等职务。在晋升职务时,应把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成绩作为重要依据。

2.要从大学生,研究生中选留一批政治上强,业务上好的优秀毕业生做党政管理工作,

并逐步把他们培养成为既能从事教学与科研,又精通党政管理工作的专家。

3.对现有党政管理干部,应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培养提高措施。

兼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专任教师,应规定适当的任期,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情况或去搞教学科研或继续兼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这类人员一般仍按教师晋升职务。

近几年来新留校的党政管理干部,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情况,有的可保送攻读研究生,有的可在职攻读学位,有的可进党政管理研究班学习,以至选派出国深造。取得学位或学习期满后,一般实行“双肩挑”,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评定相应的教学或研究职务。

多年来专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干部,一部分实行“双肩挑”,在主要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同时,兼搞与工作关系密切的教学或科研,如马列主义理论,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学,行政学,伦理学,党的建设等,并按其水平评定教学或科研职务;另一部分人则继续按现行党政管理干部职务系列进行培养,考核,晋升。

(三)实验技术和图书资料工作队伍

1.继续有计划地选留硕士毕业生,本科毕业生并从现有教师中选调合适人员充实这支队伍,不断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

2.总结经验,继续办好实验技术专修科;创造条件自办或委托附中办实验技术,图书资料中专班,培养实验技术和图书资料工作的初级工作人员。

3.充分利用我校办学条件和职工学校,电视大学,夜大学,委托培训等形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定向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4.搞好实验技术,图书资料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享受与

教师同等的待遇。

(四)生产和后勤工作队伍

1.继续从教师中选调合适人员充实校办工厂和后勤管理工作,并注意从本科毕业生中选留热心后勤工作并有一定管理才能的人担任后勤管理干部。

2.采取委托培养或者自办职业中专班,技工班等办法,补充校办工厂和后勤部门的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队伍。

3.充分发挥劳动服务公司的作用,更多地承担后勤工作任务。

4.进一步办好职工学校,加强校办工厂和后勤职工队伍的政治和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

十一.加强分类指导,改革学校管理体制

(一)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我校将根据自身特点,新建或扩建一些新的系科专业和科研机构,加上原有的系科专业和科研机构,我校将成为全国系科专业和科研机构较多,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大学。为适应这一发展形势,要加强学校管理体制的研究和改革,努力实现有效的科学管理。

在“七五”期间仍实行院,系并存的体制。除现已成立的研究生院,经济学院外,近几年内还拟成立技术科学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类似研究生院)等,其他学院的建立将根据需要和可能,成熟一个,建立一个。

(二)简政放权,扩大院,系自主权。校一级主要抓全校党政大事,研究政策,考虑长远发展,对院,系工作进行检查评估,考核任命中层以上干部和评审,晋升副教授以上高级职务,进行校际交流等,除此之外,要把更多的权力下放到院,系。

(三)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和任务责任制,逐步建立决策,执行,咨询和反馈系统,开展科学的评估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以上规划纲要,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为了实现这一纲要,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发挥各级党组织,行政各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克服困难,努力奋斗

附 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关于北京大学七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七日通过

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第八次代表大会经过审议,原则同意+北京大学“七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今后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作必要的修改或补充。

大会号召全校共产党员同全体师生员工一道,克服困难,奋发进取,为实现这一纲要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