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规划说明书

1952年北京大学在院系调整中迁址燕园,1953年至1957年基本完成了改扩建工程。为了实现有序发展,据长期从事北大基建工作的王希祜同志回忆,1958年秋北大委托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班同学来编制校园总体规划。当时,北京市规划局有一个工作组同时在做北大¸中科院¸海淀镇地区的详细规划,小组负责人是陶宗震。毕业班同学在规划局工作组和北京大学的指导下完成了$北京大学规划草案。,并起草了$关于北京大学的发展规模和五年基本建设计划的报告。,提出北大缺地57公顷,缺房46万平方米。1959年12月7日通过校党委上报政府部门。本书收录的是1959年7月修改编制的文本。市委讨论时认为海淀地区用地紧张,成府村搬迁困难,建议在北京郊区择地另建理科分校,后经教育部批准北大在昌平建立了理科分校,这一规划没有实施。时任校长马寅初¸党委书记陆平。

一.序言

北京大学自1898年建校以来已有60多年的历史,解放前它始终是清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国民党直接控制下的教育机关,因而不论在教学内容或形式不论它的组织机构,都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旧大学的特点。科系杂乱,校址分散。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院系调整,北大迁到燕大校址,它成为一个多科性的综合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之一,并有着悠久的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国际国内都有很高的声望。特别是在1958年党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之后,不论在事业规模上,教学内容与形式上,教学用房与用地上,都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基本建设赶不上教学的发展,为了适应这新发展的要求,本着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和为教学服务的原则,我们在规划局与北大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以及各有关科室的积极协助下从3月24日到8月15日,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完成了北京大学的总体规划和部分的详细规划工作。

二.现状简要介绍

1.现状科系及人口规模

科系:共分二科,十七个系,四个独立的教研室。

二科:文科,理科。

系别:文科: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图书馆学系,东语系,西语系,俄语系。

理科:数学力学系,物理系,化学系,无线电电子学系,地球物理系,原子能系,生物系,地质地理系。

独立教研室:外国留学生班,政治理论课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体育教研室。

×人口:

I 学生:本科生:8108

研究生:131进修生:218培训生:310留学生:217

小计:8984人

# 教职员及家属

×单身:2112

本户:1273

家属:5192

教职工及家属共:8577人

×全校现状总人口:17561人

“注”人口资料详细数字见现状调查资料。

2.现状地理位置及占地情况

I 地理位置:东邻清华,科学院与成府;南接海甸镇;西邻西苑;北为圆明园。

# 占地:共计145Ha,其中:

3.各期建筑发展及现状建筑使用情况

I “五四”以前:总建筑面积为25000m2,主要有蔚秀,朗润,燕勺,燕农等几个旧园。

# “五四”以后,抗战前:总建筑量为55000m2,主要有物理南北楼,办公楼,南北阁等旧教学区,以及才德均备等几个斋和1,2,4,5院学生宿舍,以及体育馆和燕南,燕东园等。

Ø 敌伪占领时期:总建筑量为3900m2。

N 解放后至1952年:总建筑量为52000m2,主要为中部教学楼和南部1—15,16—21

等学生宿舍,以及其他福利设施。

V 53—57年:总建筑量为130000m2。主要是继续扩建中部教学区和南部学生宿舍

28—37斋,25—27斋,以及2—7公寓等。

N 58—59年总建筑量约为30000—40000m2,尚有部分未建成者,如新建五层学生宿舍。

××总之,全校总建筑面积为290000m2。解放以前为80000m2,解放以后共建210000m2,

比解放以前增加两倍多。

×现状建筑使用情况:

4.现状交通,工程管网等方面

见现状分析图纸及结合规划部分说明。

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地不足

I 由于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需要,试验室及工厂用房成倍的增加。而在校内并没有该项的保留用地,则不得已只好有空地就安插,造成校内分区混乱。同时由于工厂厂址分布不合理,在安全卫生,交通供应,厂际之间协作关系等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的不合理的现象。如化学系的一些工厂。单体厂,氧化铁厂,硫酸厂等,有易燃爆炸的特点,而厂址却放在

汽车库的附近,是极不安全的。同时这些厂排出的S02等有害气体,对其周围的空气也有很大污染,这都是由于分区不合理所造成。

# 由于全国生产大跃进,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北大教学方面相应的建立了新的专业,如原子能系,无线电电子学系,都是新成立之不久的尖端系,又物理系也由一个专业发展到四个专业。这些新的专业建立,并没有新的教学用地,只好有房就挤,造成系址分配不合理。

Ø 由于北大校址周围都已成为建成区,如海甸成府,只要北大扩建一部分都涉及拆旧房的问题,因而在目前用地显得更是紧张。

2.分区混乱

I 文科,理科,分布混乱,教学区不集中,系际之间协作不方便。

# 工厂及试验场地和本专业教学楼远离,分布不合理不集中。

Ø 学生宿舍和单身教职工宿舍不分区,互相有一定的干扰,而且学生宿舍离教学区较远。

N 教职工住宅由于用地不够,分布零散。

总之,由于分区不明确,又各区的功能要求不一样,造成交通混乱管理不便,工程管网的铺设也不经济。

3.用房不足

基建跟不上教学的发展,学校用房特别紧张,旧的教学楼都不能满足新教学的要求,如房间小光线暗,$幢楼放不下一个系;工程管网设施不全,不适于理科系的应用。而新建的很多临时性的教室,试验室及厂房,占地大,使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有必要进行合理的系间调整与安排。

4.交通功能不分

I 北大旧区地形比较复杂,没有主要干路与东区很好联系,路曲也都很窄,一般在3M

左右。东西区的交通运输供应也存在问题。

# 学生宿舍区,内部道路没有合理组织,福利设施又过分集中,人流的特点也是集中。这样在休息时间里,大饭厅的附近有如市场,对附近的宿舍干扰厉害,同学不能保证很好休息。

5.绿化分布不均

由于北京大学是在旧园林的基础上扩建的,所以旧区绿地水平很多,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而新扩建的学生宿舍区与教学区缺乏绿地及水面,显得干燥无味没有户外活动场地。

四.规划部分说明

(一)总体规划原则

1.根据清华,北大,科学院,海甸镇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北大的总体规划中注意要有明确的分区,基本分教学,科研,生活三结合中心区,学生宿舍区和教职工住宅区,三者之间有方便的交通联系,既保证各区独特的要求,又避免了各区之间的互相干扰。

2.在用地安排上,首先以教学为主,充分满足教学科研用地的要求和发展的可能性。适当的照顾生产工厂的用房用地;其次是尽量将学生宿舍和单身教职工宿舍与相应的生活福利用地按发展需要在校内解决。最后在校内,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安排教职工家属住宅用地及相应的福利设施用地,不足时在校外由规划局统一安排做北大的住宅区。

3.在规划中注意保留旧园林的风格,适当地加以改建,充分地利用这优美的环境。

4.在基本建设方面:在充分利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集中的扩建和新建,并注意每期建筑体系的完整性。

(二)规模问题

北京大学发展规模大小是规划的根本依据,根据各系提供的发展资料,以及现状资料,并参考了国内外各大学的一般标准。经校领导同志的讨论,同意后,制定如下规模,作为规划的基本根据。见下页表格:

(三)规划中几个重点问题的说明

1.发展方向的问题

北京大学用地很紧,向南发展不可能,因海甸区中心居住很多居民涉及社会问题很大。向西发展,是城市的规划绿地,地质尚好但地下水位特高,且为压力水不宜作为教学用地。向北发展也不可能,因是圆明园。只有向东发展尚有可能,因成府一带居民中很多为北大职工家属住宅,另外化工厂占了相当大的用地;本厂存在,对这个地区又很不适宜,对空气和水的污染很大,规划局意见也希望该厂迁移。又新物理楼已建成,在这个基础上向东发展是现实可行的,这样近期规划用地可发展到177Ha,远期规划用地可发展到210Ha:基本能满足教学和单身宿舍及部分家属用地。

2.功能分区的问题

×远期人口规模将达30000人左右的北京大学,实际像一个小的文化城市一样。因而明确的功能分区,合理的组织教学与生活是十分必要的。现状由于分区不清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而有了合理分区之后其优点在于:

(1) )为教学和休息创造良好的条件,联系方便,节约时间,保证休息。

(2) )有利于组织管理,尤其是对同学来讲更为重要,比如,组织政治活动,以及共产主义教育,系际之间的联系等方面。

(3) )减少交通上的混乱,减少逆流互不干扰。(4)在工程设施上也是经济的。

×在北大的规划中基本分为三区。教学区在中间部分。南部为学生宿舍区。北部为教职工住宅区。并与清华教职工区紧紧相连,对今后的城市统一管理和福利设施的集中安放却是有好处的。

3.道路网的组织问题

很好的解决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与供应方便的问题,在道路交通的组织上要求有明确

的分工。又由于学校有集中人流的特点,在考虑道路断面时,是以最大交通量来设计的。以便能在很短时间内联系方便,疏散迅速的可能性的。在规划道路走向同时也适当的注意了北大的自然地形的特点和园林化的风格。

×基本干路有如下几条:见规划总图及道路断面设计图。(1)第一教学环路:以各系之间联系为主的干路。

(2) )第二供应环路:沿教学区与教职工住宅区之间和沿教学区,工厂区与学生宿舍区之间以解决各区供应为主的干路。

(3) )南北双条滨河路:由两条干路中有绿地及小河而形成,它是教职工上班,同学上课的很好步行路(通车也可以)。同时北部以绿地和未名湖相连南部的绿地和学生俱乐部及运动场地相接,它亦是一条很好的休息绿带。

(4) )南北校内外干路:在主接广场之前,平行于滨河路,一则是城市交通网的要求,二则是北大南北联系的主干路,必要时也满足校外的使用。

(5) )学生宿舍区之干路:I一条是南至海甸区中心,北至教学区之路。#一条是东至运动场,西至俱乐部之路。

其他次要干路与区内小路均按各区的特殊要求合理的布置,并与干路很好相接,形成北京大学的交通道路网。

停车场及车库的布置:

(1) )东校门入口处(主要校门人口),结合交通广场有一个主要服务于学校的停车场及车库等附属设施。停车量为大小不计共30 40车位。并可以和城市的公共汽车站相结合。

(2) )南校门入口处亦可结合公共汽车站设一露天停车场,约20车位。主要为教学和同学服务。

(3) )西校门路西结合地区规划设一个20车位左右的露天停车场。主要服务于西郊教职工住宅区。私人汽车在住宅区内部也考虑部分分散小型汽车库。

(4) )北校门结合圆明园的商业中心和北大教职工住宅区设一较大的停车场和#车库,

主要服务于教职工住宅区。

4.绿化系统

为了使北大成为一个美丽的花园,给全校师生创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因此要求全校的绿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有统一的规划,这样不但能为校园争妍,亦可改善卫生条件。

×现状绿化的特点是:部分地区较好,但不成系统,旧有园林基础好,但新辟的教学区及学生宿舍区绿化较差。例如旧教学区———办公楼附近一组,六院及未名湖周围的绿化基础是相当好的,无论在树种选择与树量的安排上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做到浓淡相衬,参差有致,并且利用水面和周围零星点着一些建筑:“湖光塔影,星月辉映”使得空间既开阔而又亲切。另外朗润,镜春,蔚秀,承泽园等苍松古柏,翠槐粉柳,很有一种自然的风韵和中国园林的特色。给校园增添了不少妩媚的景色。可是在新辟教学区及学生宿舍区不仅没有公共绿地而宅旁绿化也很差。

规划上的意图:

由于上述因素,所以一方面在(1)学生宿舍区辟出一些小型的公共绿地(并可与饭厅或合作社等结合)供同学休息之用,在(2)教学区也安排了一些较为整形绿地与各广场结合起来,(3)在各区之间,河旁及湖周围都有绿带把全校的绿地(新的,旧的)联系起来成一完整

系统。并且也考虑了绿化与适终系统(尤其是步行道)结合,使人们能多与绿荫接触。(4)河湖在绿地内通过,公共建筑也与绿地结合起来。

可见集团规划:———河湖绿化系统规划图。

5.教学区规划中的几个问题与中心广场的设计

教学区部分

(1)规划原则

I 满足教学上三结合的需要,为了适应发展要求,除满足各系提出用地及建筑面积以外。尚保留一定的发展可能性。尤其是理科。

# 文科系与理科系基本上分二区,一则满足教学要求,二则工程管网供应设施等集中而经济。

Ø 科学研究部分结合各系的专业特点分设于各系之内,不用单设一科研中心。各系所有实验场地和工厂在可能条件下都放在各系附近。

N 各系的安排:

a.满足各系教学用地的需要,并照顾到各系之间的协作要求。

b.满足各系工厂,试验室,以及专业用地的特殊要求,如防尘,防震,防噪音,防易燃及防止对水及空气污染等问题。

b.远近期各系的安排,尽量统一,避免过多的调动。(2)各系远期近期发展规模

I 学生远近期发展规模。

“注”1.留学生近远期均按500名考虑。

2.文科与理科规模之比以3:7—4:6左右。

3.各系近远期教职工的发展规模有些系已提出,但有些系尚提不出,也未经校领导的讨论,故不入此表内。可查各系规模的资料。

4.此数字是根据各系提出的发展规模经北大校领导讨论而确定的。

# 教学用建筑面积远近期发展规模

“注”1.理科系的建筑面积由各系提出经校领导同意的。

2.文科系由于提不出发展规模,则我们按高教部对文科学院的定额和本校的特点,假定近期

5.5m2⁄人教学用房面积,远期6m2⁄人教学用房面积估算的(高教部对文学院的定额是4.5m2⁄人)。

3.教学用房面积包括教室,实验室及系的行政办公用房。

(3) )各系的特殊要求与位置安排

I 各系特殊要求:主要是理科各系,文科无特殊要求。

g物理系

a.和各系联系广泛。如,生物系,地质地理系,地球物理系等都要上普通物理课,并做两年的实验。

b.光栅室,低温实验室,原子核实验室,半导体和金磁部分厂房要求清洁度高,需在教学楼附近。

g数学力学系

a.数学力学系的计算中心和无线电电子学系有协作关系。

b.力学实验室一般都有噪音,对教学楼有干扰,故需加以处理及有一定的防护距离。b.计算中心,要防尘而且保密,希望与教学楼分开单设一址。g无线电电子学系

a.全系保密性很高,要求与他系分开,并设在较背静之地。

b.所有实验室,都要求清洁无尘,要求电隔离和磁隔离。

b.工程设施上要求电,水,煤气及压缩空气。

$地球物理系

a.有自己的气象园,10亩地左右。

g原子能系

a.保密性强,并设自己的金工厂房。

b.放射性的实验室,对下水污染很厉害,必须严格的处理。另外由于放射性气溶胶性生,虽然有较高的送风“烟囱”,但对空气也有污染,所以在其下风处不宜放居住区。

原子能系的化学部分能否放在校内将由专家鉴定而确定。

b.生物系和化学系也有部分同位素实验室将同原子能化学部分安在一处,以统一处理污染问题。

d.工程设施上要大量的水,电及煤气等。

。化学系

a.化学系的工厂有易燃特点,部分原料有爆炸的可能,要求地下贮藏。

b.工厂产生的S02和N02对空气有污染。

b.实验室要求清洁无尘,防震。

d.工程设施方面要大量的压力水,电和煤气等。

g生物系

a.主楼附近要附设一定量的专业用地。

b.大量的实验田可与农业社订合同。

b.同位素和原子能系统一安排。

d.工程设施上要水电,蒸汽,煤气及高压空气等。

。地质地理系

a.要5000—7000m2的博物展览室。

b.新专业的发展可能性大要有发展保留地。

# 系级安排:见规划总图或分析图。

理科基本按各系的要求规划在新教学区内,中设图书馆,西部旧教学区分设文科各系。

×理科部分:

I 入口干路以北分设数学力学系和物理系,实验室和工厂安排教学楼之后。

# 入口干路以南分设生物系及化学系,其后为化学系的工厂区,在生物系教学楼以东为本系的专业用地。

Ø 主楼以北为地球物理系,其后为无线电电子学系,无线电电子学系工厂部分设在教学楼之后。水塔附近的绿地可作为地球物理系,气象园。

N主楼以南为原子能系,原子物理部分靠近主楼,原子化学部分设在其后,周围有小山及绿地环绕可同时作为防护绿地又满足保密要求。现状燕农园绿地部分作为生物系有关放射性部分试验的专业用地。

V 原子能系以西,大饭厅以东之教学楼作为原子能系发展教学用地。

假如原子能的化学部分不设在校内时,则作为地质地理系的教学楼。

N主楼:主要是校领导的行政中心,并附设5000—7000m2的博物馆。和学校的大礼堂,展览室共20000m2左右。假如大饭厅以东的原子能发展用地必要保留的话,在主楼内安置地质地理系的教学科¾部分并结合博览部分也很适用。人流也不会交叉。行政入东入口;教学博览入南北入口。大礼堂集会或疏散走西入口。这样主楼建筑面积在35000—40000m2可以在体量上更加雄伟壮观。

# 原化学楼和生物楼可作为公用教学用房,同时也可作为理科系发展的教学楼。

文科教学区的安排

文科教学区在总图的西部和理科教学区分开但又联系在一起,而文科各系本身也成一个比较独立完整的教学区(以图书馆为界),主要是利用旧有教学区建筑。

系级的安排

A.原办公楼附近一组:———包括办公楼,南北物理楼,旧图书馆,东语,西语系———民主楼及新添一幢为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其中办公楼可作全文科系的办公及公共活动用。

B.新盖一组:———为东语,西语,俄语系用楼。这样可便于教学。

€.经济与法律系利用原来二楼即图书馆二边。

D.图书馆学系在大图书馆内或在旧图书馆及高级神经试验馆。

E.留学生班,用俄文楼及鸳鸯楼。

各组教学楼面积与各系提出的远景所需建面积出入不大。

见表:———教学用房用地计算表

近期的调配:新的一组先不盖,而盖上民主楼西北空的一幢,作为俄文楼,这样东,西,俄———语言系成为一组,南北物理楼及旧图书馆为文,史系用,俄文楼作留学生班用房,教室楼,哲学楼仍为哲学,法律,经济系。图书馆学系用新闻馆。

(4) )近期系级调整的初步意见

近期3—5年之内希望建成无线电子学系教学楼和原子能系教学楼,化学楼,这样在目前1,2年内可按下面意见安排:

文科系基本占用旧有教学楼,不足时希望在外交楼北建一新教学楼补足。

(5) )教学区工厂部分的具体安排:由于资料得到的较晚没能进行具体厂址的安排,但在规划中保留了足够的用地。有关各厂的资料见资料收集部分。

(6) )公用教室的安排

现状公用教室建筑面积为5575m2,根据学校提出的计划是远近期均按0.71m2⁄人计算,则近期需要9230m2,远期需要11360m2,近期由于基建任务不能满足要求,故不好做具体的安排,而远期文科利用现状的办公楼,礼堂部分可做历史系的展览室用。理科的公共教室可在化学楼和生物楼以及新规划的干道南北的二阶级教室,建筑面积共13900m2满足要求。

(7) )大型公共建筑:主要为学校的主楼,其内容包括行政办公的学校领导核心。公共集会和文娱演出的大礼堂;两侧可为地质地理系的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的上层可为地‰地理系的博览部分,并可两侧的教学用房相通满足教学科研相结合的要求。人流:行政办公走东入口,教学走南北侧入口,集会走西入口,互相间可通可隔人流分行既方便又不干扰。总建筑面积约27000到35000m2左右。层属在5—9层,其中面积分配行政办公10000m2,大礼堂5000m2,地质地理系15000m2,博物馆5000m2,共35000m2左右组成主楼。

图书馆:藏书400万册,其中藏书部分在17000—22000m2左右为6—8层,阅览部分按4层计建筑面积约为12100m2,共34000—30000平方米,若由发展藏书不够时,可以主楼内放部分理科图书或将不经常用的书藏在他处。

体育馆:第一体育馆考虑供给单身教职工及家属子弟用,靠近住宅区服务方便,第二体育馆考虑可供给留学生用。

同学可用五四运动场建起的体育馆,远期尚可增加二个可以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功能的区分由学校规定之。总的建筑面积约8000—8500m2,学校外西部的大体育馆考虑和海淀区中心共用,虽然利用上是经济的,但使用上尚得很好研究。

(8) )教学区总用地平衡(远期)

# 中心广场的布局说明:

(1) )广场总的要求:在功能上要很好地满足公共集会,人流疏散要求,此外在艺术布局上要求庄严,雄伟,像松柏一样万年常青,美观朴实,像五四前辈那样永远富有革命的朝气。

总的建筑空间组合是采用的广场群的布置手法,从入口以绿带逐步引入直达主楼,四周松柏环抱,再深入至图书馆,使绿化和建筑空间很好的结合,以达上述的要求。

(2) )艺术和功能要求相结合

g校门入口干路的断面设计(见道路断面图),中间为车行路,两边有较宽的绿带其中布有人行路,一则中部空间较大,直迎主楼正面,二则两边设有绿可以隔音防尘,防震,可以满足两边教学楼实验室的特殊要求,也很美观大方。初设计为中间为水池,两边车行路当然壮丽,但土方过多冬天池干难以处理,极不美观,再加上不能满足教学楼的要求,故而弃之。

g结合地势步步由东向西高升,主楼建在高台之上,在建筑艺术上是很必要的。另外主楼前往往是集会的地方,因而以高台作为主席台更为适宜,高台入口分设两边,有步行及车行两种,车行的坡道平时亦可人行,当个别情况下,如高级首长,国家贵宾来校参观,开会欢迎等可将汽车直接开到平台之上也是需要的。另外平台入口也很好的同其左右前后各楼入口有直接呼应,交通尤为方便。平台之下前后都有存放汽车的场地,供停车之用。

(3) )广场群的安排:主要由三个广场组成,并在一轴线上,其间以绿地相连形成全校的中心。

g交通广场

在校门入口处,主要解决校内外交通,车辆停放等问题。一般集体乘车可由此开车或停车,然后步行入校园,入口处同时附设公共汽车站和传达室等附属建筑。

g公共集会广场

由入口交通广场经过绿带至主楼前广场。主楼是全校的领导核心,广场是公共集会的活动场地。主楼对面设一座“五四群象”与主楼很好呼应,要年轻人永远在党的领导下继承“五四”革命传统献身于党的事业。广场四周松柏环抱,其外是教学楼,整个构成一个完整的壮观的中心广场。

在松柏绿带的两端人行路的两旁,可能条件下可安放一些祖国和世界上的伟大科学家的雕像,意味着他们事业永垂不朽,同时也更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向前辈虚心学习,继续跃进,向世界的科学顶峰进军,更'加了教研的气氛。

在交通方面,人行车行四面畅通,集中或疏散极为方便(见人流分析图)。

g文化休息的绿化广场

在主楼后,大礼堂与图书馆二入口之前中央地带,远期取消地学楼与文史楼形成一个绿化广场,并与滨河绿带相通,在树种配置上以观赏树为主,四季颜色丰富,花开不停,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不但是大礼堂集会和图书馆同学休息的地方,而且是学习的好地方。两边用绿带相通引入西部园林化的文科教学区。

(4) )交通人流组织与疏散见分析图。

6.学生宿舍区详细规划说明

I 现状存在的问题

(1) )人口过分集中

虽然建筑密度是19.5。,但每公顷住2000多人;在3.6Ha的用地上住8100多同学,所以在生活上互相干扰,学习与休息不安宁。

在福利设施上如食堂,合作社,服务行业等过于集中,而且量少,在供应方面显得特别紧张。尤其是在休息时间里大食堂和合作社附近犹如市场,其附近的宿舍根本不能保证休息。

(2) )绿化很少:无户外休息用地。

(3) )文化娱乐与体育用地不足,不能保证活动的很好开展,宿舍由于住的问题过于紧张,一些工友室红角和组织办公室等被挤掉。

(4) )福利设施不够:如自行车棚,晒衣场地,垃圾堆放等都没有足够的地方,或者位置不好,服务不良。

“详细的问题见学生宿舍调查报告,留学生宿舍部分亦在其内”。

II规划中解决的几个问题

(1) )学生宿舍区的总安排

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学生宿舍最好是集中又适当的分散,区内有足够的文化,体育及福利设施,在生活组织上为同学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北京大学的学生宿舍区基本在学校的南部,并与教学区平行发展,保证同学基本在10分钟内到达教学区,学生宿舍区内基本分旧区和新区,中间有五四运动场相隔,做到既集中又分散的要求,并满足分期建设可能性。

(2) )学生宿舍区内经济指标

学生宿舍的经济指标共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住的定额指标,一部分是福利设施的定额指标及运动场地。由于北京大学用地很紧,为了保证发展规模的需要,在保证生活适用的基础上居住水平在远期稍少于规划局的定额(北大远期为5.5m2⁄人居住面积,规划局的为6m2⁄人居住面积)。

在福利设施的定额指标方面也没有完全按北京市关于居住小区的一般定额,而是根据现状调查和实际需要参考市里定额而制定的,另外北京大学靠近海淀区中心,在消费品供给方面在校内做了适当的减少,而在服务业方面为了保证服务方便,以免浪费时间则保证足够的供应。如浴室,食堂,理发,修鞋,等等……

在文化娱乐方面:现状尽有的只是两间乐器贮藏室,社团活动和办公没有固定的房屋和场地,为了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并增加同学各方面的知识,近远期都考虑了'加学生(乐部,以展开各种的文娱活动如台球,乒乓球,音乐,舞蹈,戏剧,绘画,电影,电视,无线电研究等等,以丰富同学的生活。另外在宿舍内部也考虑一定数量的红角。

在体育活动方面:为祖国健康的工作50年的号召和保卫祖国的号召,学校内大力开展着劳卫制与国防体育的活动,在体育设施上要求增加很多新的内容,因而在定额上也比规定的为多。

Ø 福利设施方面的指标确定:现状详细问题见“北大学生宿舍区福利设施调查报告”(1)食堂:现状只一个大食堂过分集中,目前根本装不下同学,都书包带碗筷,吃饭在户

外,冬冷夏热,服务质量不好。因而近期考虑是结合宿舍成团的分散布置,规模近期2000—

2500人一个食堂,远期1500人左右一个食堂。

(2) )浴室:现状是分散在宿舍内,存在的问题是干扰,空气不良,锅炉房在宿舍内则存煤,煤渣都堆在宿舍周围既脏又乱不卫生。规划中考虑,基本分散,适当集中,分设于宿舍楼之外,可以提高使用率,管理与用煤全都更为经济。

夏季:每人每天一次,每日开放时间中午1小时,下午锻炼时间2小时,晚上1小时。每小时服务洗4人则每喷头每天服务16人。

冬季:每人每23天一次,每日开放2.5小时,每小时洗23人,每喷头服务7人。如每喷头需要建筑面积3m2时,则共需建筑面积2250m2,平均16人一喷头。

(3) )自行车停放:现状据不准确统计约每78人一辆,远期考虑生活水平的提高校园的扩大,按每5人一辆自行车考虑,每辆车按1.5m2建筑面积计算车棚。

(4) )晒衣场:现状是有地方就设晒衣场因而分布不均,远期考虑楼上几层可用平屋顶或凉台,过廊等,楼下可用晒衣场,按每人二天一套,晒衣量计算则每人0.5M长亦可满足。

(5) )商业服务业系统:考虑的几个原则

g学生主要还是个消费者,所以在经济上不能像市里居民一样购买力特大,所以在消费量上做了一定量的减少,如市区级是3.5岗⁄1000人,学校则按2岗⁄1000人,另外由于购买时间比较集中,完全按3.5岗⁄1000人,在人员上也有一定的浪费。

g接近海淀区中心在校内可减少。

g服务系统,相反由于同学时间宝贵,在理发,缝纫,邮电,书店等,在校内给以充分满足,保证服务方便,也可适当减少区中心的负担。

(6) )医院:考虑同学病号比市民一般减少些又特殊病号送入城里,故定额比市级稍低,

另外在宿舍内部设立一定量的卫生站。

N 运动场地:现状与近期 定为8—9m2⁄人用地

2

远期 定为10m⁄人用地

(3)生活组织的特点

总的目的是为同学创造良好的学习与休息的环境,同时有足够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福利设施,做到以宿舍为家的要求。见“学生宿舍区详细规划图”。

1.尽量组织宿舍内院有绿化及空地,作为同学课下户外安静休息文娱之用,绿地内可以安放石桌下棋,读书都很方便,尤其是夏天更为必要,自行车不入内院,在院入口处,一般都安放自行车棚。

晒衣场地和垃圾存放处,均组织在宿舍的外院,用绿化包围既卫生又美观。在宿舍内保留红角,接待室,组织办公室电话间,工友室等。

2.食堂和浴室,一般是大分散小集中,在宿舍院子之外的单纯地段上既方便适用,又不干扰同学的生活,食堂附近并设有小吃部等为同学服务,在交通供应上都是接近汽车路。

3.旧区新区内部尽量组织公共绿地,并都接近俱乐部和运动场地。

4.在人流组织上,道路都有合理的分工。见规划分析图。

5.福利设施的安排及服务半径均见分析图。(4)近远期学生宿舍安排的两个方案

第一方案:成府迁出盖单身教职工宿舍,空出的16—27斋给同学居住,则近期可不盖新宿舍即能满足。

第二方案:迁出中关园教职工住宅,改建旧园,新建学生宿舍。

二者比较第一方案是可行的,因成府主要是化工厂搬家的问题,而且在卫生要求上它始终是待不长的,因而早搬更为有利,旧园改建建筑工程量过大,在教学用房紧张的情况下更为不可能。

(5)留学生住宿的问题

留学生的规模的大小是随形势的发展而定,规划中以500为依据,其生活与学习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与本科生不发生任何关系,故在规划中只作了现状的调查,并根据生活的需要只作了用地的估算,目前住在六院,远期生活提高人数增加可以住到燕南园,其文化,体育,活动,食堂等等都在自己区内解决。

现状存在问题可见“北大学生宿舍调查报告”。

(6)进修教师和研究生的居住问题

考虑其学习的特点基本与教师相同,因而住的问题和单身教职工宿舍考虑,其福利设施也是如此。理科的多分布成府区,文科的分布在才德均备斋以及蔚秀园之内。

(7)学生宿舍区建筑面积及用地总计算

g原有学生宿舍,现状,近期,远期可住人数计算。(见表4)

g东西区新建学生宿舍的建筑面积占地及可住人数计算。(见表5)

g福利设施的建筑面积与用地的平衡。

$学生宿舍区总用地平衡。

7.教职工眷属居住区规划

(1) )现状介绍

A.问题

g现状居住区分布比较分散,混乱,校园内除了有九大园之外,尚有很多散居的。如佟府,冰窖,旧东门邮局等处在总体布局上和教学互相穿插,分区不明确。另外在校园外也有北大的教职工住宅及宿舍及包租和自租的房子,其中最多为成府地区。这样对教学,生产及生活都有很多的不方便。

g建筑用地不够紧凑,由于校内各园,湖面及树木较多,建筑密度则较低,下面列举些园作例子:

燕东园:用地:5.5Ha

建筑面积:7640m2

层数:1— 层(以平均1.5层计)

则:建密:10。弱朗润园及镜春园:

用地:19.5Ha(毛)

可建筑用地:11Ha(去掉湖河绿化)

建筑面积:5910+2534=8444m2

层数:1层

建筑密度:4.8。(毛)

7.7。(净)

中关园:用地:13.5Ha

建筑面积:17780m2

层数:1层

建筑密度:13。强

人口密度:燕东园33人⁄Ha

朗润园,镜春园:24人⁄Ha

中关园:132人⁄Ha

学生宿舍区:2000人⁄Ha这说明住宅区的人口密度是很稀的。g公共福利设施少且分布不合理

×商业:百货主副食在镜春园内有一个点规模很小

×服务业:与学生宿舍区合用,另外在成府与海淀

×俱乐部:校内办公楼及岛亭远不够使用

×幼托:服务半径大,有些达600m以上

×小学校:在大学教学区内嘈杂,混乱,互相影响

B.居住情况

g人口调查

×各类人口的数目及其比

g建筑调查

北大教职工居住建筑约可分成五部分:(校内占三部分)

园林住宅:包括几大园:燕东园,燕南园,朗润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中关园,燕农园,燕勺园及佟府冰窖等处。

户数:684户人数:3479人建筑面积:50901.57m2

每人平均建筑面积:14.63m2⁄人。

公寓式:包括1—7公寓及科学院内23号楼。

户数:174户人数:744人建筑面积:18653.36m2

每人平均建筑面积:25m2⁄人

单身公寓及宿舍:包括第四公寓,才,德,均,备,体,全斋及16,17,18,19,20,21,22,23,

24斋。

人数:1870。(实有人数为2112人,因其中有242人为下放劳动)

建筑面积23236m2

平均建筑面积:12.5m2⁄人

校外住房:包括碓房居,槐树街,喜洋胡同,蒋家胡同,北河沿,大成坊,书铺胡同,桑树园,太平庄等地。

户数:145户人数:776人

建筑面积:8377m2

平均建筑面积:10.88m2⁄人

其他:包括城内城外其他散居及遗留的无案可查者,包租,自租者。

户数:271

人数:1466人

共有人数:8577人,其中实可住人数6869人建筑面积:101168m2(中有8377m2属校外)

×关于各园各公寓的用地面积,建筑类型,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所住人数及每人定额,可见现状调查资料有关建筑调查部分。

g居住水平

×居住水平的调查主要是以校内各园及公寓为主,把校内居住建筑,按设备,质量,定额等分成几级。(可见附注)居住建筑的分级是和居住对象有关的

(2) )规划部分

A.特点与意图

g总体规划用地紧张的矛盾对居住地区的影响

按照远近期学校发展的规模以及总图规划中,首先保证教学,生产,科研的用地与发展的原则,远期教职工学属居住区的规划用地范围远远不能满足远期人口规模的需要,根据计算:

近期教职工人数: 根据定额所需用地

远期教职工人数: 15000人 70Ha

居住区用地范围 46Ha(毛) 实有用地30Ha

尚缺用地: 45Ha左右

g地形特点:———规划居住区用地特点是:河湖多,完整用地少(见用地分析图及附表),如朗润园,镜春园河湖绿化占去一半,蔚秀园占2⁄3;另一方面又要解决能住得更多的人的问题,并要保持旧有园林的风格,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二种对立意见的争论:a.改建,b.不改建———保持旧园林风格。二者的比较:

a.改建

g可解决住得多的问题,可住6000 7000人。

g居住区接近工作,教学区,符合规划原则。

g从总的集团分区来看也合理。

$可积极园林化。

b.不改建:则住的人少,只住930人。可保留旧有园林风格,但有些房子已破旧不堪尚应改建修整。

所以根据以上比较,按改建考虑较为妥善。

B.规划结构

在确定定额进行估算时,是考虑到地形条件:去掉公共绿地———河湖绿化,按可建用地计,每人的定额内扣除了绿化和体育用地面积(因有现成的体育场)按4.0m2⁄人考虑。

g分区:结合学校居住人口的特点,总图布置的要求———与工作区教学区方便的联系出发,合理地分布,单身宿舍区与眷属教职工住宅区(这里也把多室户与少室户适当地区分开来)及公共福利设施,这样的优点是工作上下班方便,生活上不相干扰,道路分工合理(考虑人流量),可与园林化结合。

具体要按区:

成府地区用地比较完整些,二边都有主要道路(校内)通向教学区故宜于安放单身教职工宿舍。

朗润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都为眷属教职工住宅。其中少室户,层数高故有校内主要道路联系教学区,在蔚秀园,承泽园居住水平一般可更高些(结合园林化特点)多放单家连排式的住宅为宜

g道路系统

图2分区关系示意图

居住区道路系统分布所考虑的因素:

a.根据总图布置要求生活区与教学区的关系,结合全校道路系统一起考虑。

b.根据建筑布局的特点及从组织生活方便出发合理地分布道路系统。

b.结合地形特点:如河湖多,道路可能会曲折些,道路的走向如何结合园林化,建筑空间的变化,增加园林建筑的风趣。

d.道路本身的经济性(如何保证满足以上条件下最短及尽量地利用现状道路)。

由于建筑布局靠近边缘所以大量交通可由城市道路解决,很为方便:(1)一可为服务性道路,(2)一方面考虑了与教学区联系方便,另外丰富了园林空间效果,并且平时车流不大。

道路断面———见道路断面图,二条车道5.5m2,单行3m2。

(3) )建筑布局:应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并结合园林化风格的要求来布置:

以湖河为中心。建筑围绕着湖边放,同时这样的布局也使建筑都靠近主要道路,中间部分作为公共绿地及公共福利设施用地,这样的布局是结合了地形特点的,它还有下列一些优点:

a.在交通上好解决,因有主要道路或汽车路与教学区居住区之间联系起来。

b.在空间感觉上,比较开阔,不会有墙死的感觉。

b.中间空出部分可作小型花园,为居住区内居民服务。且服务半径较短人们进入公共绿地很方便。

d.拐角处塔式的朝向,视野好。

×在建筑物的体形与体量的选择上:

要求有变化,轻巧,精缀,体量不能太大呆板并且结合地块零碎的特点,所以不宜放大板式或四,五,六层的建筑,而安放了一些二三层的单元住宅。建筑长度也较短,一般为30M—46M,另外在居住区边缘靠近城市道路安放了一些底面积较小的塔式建筑,它的作用是:(1)可解决多住人的问题;(2)可丰富城市,街景;(3)点缀了园林风景。

在建筑类型上可多样化一些,但也不是每幢都不一样而是互相有所呼应,并利用地形的变化作一些高低的错落,其他一些公共建筑及桥亭榭等小建筑星点在绿荫中就显得丰富和变化有致了。

(4) )生活组织原则

由于地形的特点,不能组成规模,布局相同的成团布置的街坊(如清华居住地区规划)。而是根据了地形,住户类型分区分组的布置。每区布置是完整的,但其规模大小是随着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