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发展战略纲要2008

2006年中央颁布了“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并酝酿制定$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重要规划文件&国家通过几个大的规划对未来的宏观政策作了新的规划安排&2008年是北京大学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北京大学将迎来110年校庆,北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将在北大举行,“985工程”二期即将结束,政府是否投入三期建设并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发起了新的战略规划制定工作&2007年发展规划部牵头起草了$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长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交学校暑期战略研讨会审议&学校决定在2007年9月正式启动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工作,希望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外形势,凝练出北大的使命与核心价值观,对学校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科学地进行分析判断,明确今后若干年的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战略举措,形成既切合北大实际¸又富有前瞻意识的战略规划,为学校的总体发展提供指导,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方向&在工作机制上,这次规划活动借鉴了南加州大学等美国高校的规划经验,设置了领导小组¸专家组¸秘书组等机构(名单见下),力图提高学科专家在规划中的作用,提高师生员工¸校友¸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群体在规划中的参与程度&专家组16位来自文¸理¸工¸医等不同的学科领域的专家被分为8个小组,分别就北大的使命¸定位与核心价值观,学科布局与结构,教学与人才培养,科研格局与竞争力,队伍建设,筹资财务与后勤,医学部与校本部融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秘书组建立了发展战略规划网站和800名教授的邮件组保持与校内师生的互动,前后组织了40多场座谈会¸征求意见会等会议,吸引了近600人参加&历时两年反复修改形成了$北京大学发展战略纲要2008%,并提交2009年1月寒假战略研讨会审议通过&$北京大学发展战略纲要2008%的主要内容都体现在了$北京大学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中,并为$北京大学“985工程”(2010—2020)总体规划%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书收录的是2009年1月修改编制的文本&时任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

一.前言

北京大学正处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使北京大学的学术影响力和整体竞争力获得新一轮明显的提升,是学校当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制定本发展战略纲要的主要目的。

制定发展战略纲要,有必要重温北京大学的历史与使命%北京大学创办于中华民族危难之际,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并历史性地扮演了两种角色:推进中国社会进步的思想文化中心,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高等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由此奠定了北京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也为北大在国内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

百余年间,北京大学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从京师大学堂的“造就通才”“发明新理”,到二十世纪初的“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从马寅初校长的“坚持真理,知难而进”,到世纪之交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的使命始终是:探究,创造和传播真知,通过滋养学识,陶冶情操,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培育创新精神,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

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北京大学于1994年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成为国家战略,国家开始实施“985工程”。

过去的十年是北京大学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我们紧紧抓住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机遇,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注重体制与制度创新,在学科布局,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广泛赞誉,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纲要将通过分析当前学校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明确未来五到十年的工作目标,厘清思路,凝聚共识,集中解决一些影响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二.形势,机遇和挑战

1.机遇前所未有;

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浪潮迫切需要大批基础扎实,视野广阔,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党和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理念,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因此,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动力,必将催生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凸显了大学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中的关键作用%“211工程”和“985工程”使大学的竞争力全面提升,国家的科研投入,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使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教育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是研究型大学的突出特点,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进入21世纪,科学发展的跨学科性日益明显,学科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重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促进了新兴学科的发展,引发了新的科学和技术革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这一趋势成为综合性大学跨越式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机遇。

科学理论超前发展,原始性创新能力成为科技竞争的核心,核能,集成电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现代技术革命的成果更多地来源于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性创新%科学理论越来越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这为以基础研究见长的北京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球化进程正在从经济领域向科技和教育领域延伸%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正在成为科技与教育全球化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科技与教育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空前密切,世界很多大学都制定了中国战略%这为中国大学与国外大学开展强强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克服资源,环境,人口,健康等方面的制约,必须提高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必须解决好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等重大理论问题%而中国的发展必将导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剧烈变化%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许多也是世界性的重大前沿课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多领域的思想,方法,理论和技术的综合创新,这为中国大学进入世界前列提供了机会。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成长起了一大批优秀的华裔学术人才,其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为世界顶尖的学者%中国的发展和国内大学条件的持续改善将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回国发展,这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高水平的人才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公众对大学支持和捐款意愿增强,使大学的办学资源愈加呈现多样性,促进了大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2.基础雄厚,优势明显;

百年的历史积淀,近十年来的成功实践,为我们谋求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110年的办学过程中,北京大学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传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传统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昂扬风貌与宽松自由,包容多样的学术氛围,为自由探索与创造性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北大成为优秀学者和青年学子最向往的大学%这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和独立的大学精神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引以为荣的北大精神。

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在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医学等领域实力雄厚%近年来,信息,环境和新型工程科学得到快速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高技术学科已颇具规模%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北大已有12个学科在科学论文影响力方面进入全球前1%行列。

学术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完成了教师队伍的新老更替,中青年学者已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队伍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一大批优秀学者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元培计划”为代表的本科教学改革计划和以培养机制改革为重点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计划稳步推进,继续教育基本完成了向高层次终身教育的转型,学校的多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正在形成%北大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青年学生,大批优秀毕业生在事业上的成功为母校赢得了声誉,他们对母校发展的支持,是北大的一笔宝贵财富。

学校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新增校舍建筑面积逾60万平方米,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约20亿元,一些学科的设备条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北京大学与海外200多所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国际声誉。

3.挑战依然严峻;

目前,从学校的经济实力,学术环境,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看,我们还很难与世界著名大学竞争最优秀的学术人才%相反,我们仍随时面临优秀人才流失的危险%最优秀的学术人才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我们在尽可能为优秀人才创造更好的学术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同时,必须以真诚和满腔热情吸引和留住人才%与此同时,我们还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生源竞争,特别是在研究生层次,我们还很难与国际上一流的大学竞争最优秀的生源。

北京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基础学科的实力较强%但是,由于国家科研管理体制和学术评价机制的制约,勇于创新,宽容失败,鼓励教师对科学前沿进行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而与此同时,各学科之间相互割裂,重复建设,合作意识不强%上述状况造成了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重大原创性成果不多,成果转化率不高;二是尽管我们学术队伍的整体水平很高,但针对国家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申报比较困难。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全球化与信息化突飞猛进,各学科领域交叉融合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北京大学所提供的教育与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与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我校的本科教学改革方兴未艾,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存在明显差距;学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仍然比较低;为学生提供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环境对研究型大学的发展仍然还有影响和制约%首先,在增加对大学投入的同时,各主管部门对财务,人事,教学和科研等日常事务干预过多,影响了大学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其次,科研活动的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造成了科研体量越大,学校负担的间接成本越高,影响了大学整体实力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国家的社会保障体制,人事制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我们一方面要坚信大学的制度环境将不断改善,另一方面要积极进取,迎接挑战,最大限度地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

学校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除总体性资源短缺,资源的结构性短缺也十分迫切%这表现在,校级可支配资源极度贫乏,专项经费的条块分割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土地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北大发展的瓶颈%因此,统筹和协调全校资源,开源节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是在制度尚未完善,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的管理体制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例如,直属院系和研究机构过多,管理跨度过宽,使学校对院系的管理和协调都很困难;院系责权利不清,缺乏争取外部资源的主动性和资源配置的预见性;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界定模糊,学者参与决策程度比较低,等等%我们必须积极,谨慎地处理学校中的各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战略目标

未来五到十年学校的总体目标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北大的历史使命与精神追求,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学术队伍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以优秀的学术成就,杰出的毕业生,独特的文化魅力与良好的师生道德风范成为更具世界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

上述这些目标具体体现为:

(1)创造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制度环境与物质条件,优化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队伍的结构,凝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师级学者,在五到十年内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fas-ulty(学术队伍),构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一流人才队伍。

(2)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水平%巩固和加强基础学科,积极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高技术学科,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坚持重点突出的原则,在整体学科水平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选择已经或潜在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领域以及对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领域重点支持,使1⁄3的学科率先进入国际优秀学科行列,在某些领域能够引领学科发展的方向。

(3)推进校本部和医学部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合作,推动附属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

(4)提升科研的整体实力,在科学的前沿领域取得有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领域做出基础性,原创性,具有引领作用的贡献,在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中发挥“智库”作用%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实验室与研究机构。

(5)坚持精英教育理念,招收国内外最优秀的学生,为学生提供富于挑战,启迪智慧和创新精神的教育,培养在各行各业具有引领作用的杰出人才%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争取在十年内,使在校期间有机会到国外学术机构学习和访问的学生比例达到50%%扩大留学生的规模,使攻读学位的留学生比例达到在校生的10%,优化留学生的生源结构和学科结构。

(6)坚持解放思想的精神,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性瓶颈问题,建立现代大学管理制度%重点解决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问题,发挥教授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7)保持和加强北京大学在传承文明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为弘扬中国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四.战略任务与举措

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学校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学校未来五年重点工作和举措有以下五个方面。

1.抓住机遇,建设高水平的学术队伍;

学术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能否实现,我们要充分认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一方面,北大拥有一支国内最优秀的学术队伍,他们是学校发展和建设的主力军,学校必须使这支队伍保持稳定,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当前人才引进的有利时机,聚集一批世界水准的学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谨慎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现有队伍的关系,既要积极主动地吸引最优秀人才,也要调动各方资源,改善现有人才队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要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聘任和职务晋升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人员分类管理的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北大学术队伍的整体水平。

(1)根据北大目前学术队伍状况,今后几年应将以下三类人才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引进已经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吸引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三是建设高水平的专职科研队伍。

• 利用社会捐赠设立讲座教席,在一些重要学科领域聘请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能够带动北大整体学科发展的学者%我们要认真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布局,根据学校的财力编制计划,严格执行聘任审核程序。

• 扩大“百人”计划,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者,逐步使“百人”计划成为人才引进的主渠道%优秀青年学者是北大发展的未来和希望,要完善“百人”计划的配套措施,做好学科布局和人员的选聘工作。

• 加强专职科研队伍的建设%专职科研队伍要按照聘用成本分担的原则,主要从科研项目经费中支付工资和各类相关的福利成本,学校设立专门人事系列,制定相应的政策,并提供必要服务%按照统一管理,费用分担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流动编制的管理办法。

(2)加强实验技术,专职教学和行政队伍建设。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多方面人才的协调配合%学校将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一条既有利于调动各类人员积极性,又能有效利用学校核心资源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

• 建立院系教学任务核算体系,完善专职教师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 以按需设岗和注重效益的原则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单列实验技术岗位聘任计划,根据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益进行考核评估。

• 认真研究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岗位聘任和绩效考核的相关问题,健全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3)统筹各类资源,建立教师待遇逐步提高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学校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教职工的待遇有所提高,但与兄弟院校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时,校内各单位间收入差距较大,这种状况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学校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目前,应主要通过绩效津贴的方式,提高教学,科研,实验技术和管理队伍的待遇。

• 认真总结十年来岗位聘任制度的经验,逐步建立随通货膨胀而及时调整的岗位津贴制度。

• 为适当调节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建立合理的课时费制度%学校重点支持主干基础课,通选课和大类平台课,各院系要根据各自的财力,支持其他类型的课程。

• 建立合理的科研津贴制度%在目前的国家科研资助体系中,对于参与项目的人员成本和学校承担的间接成本,尚未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学校一方面要积极呼吁政府有关部门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在现有条件下,调动资源,建立合理的科研津贴制度的方案,尽快推广实施。

2.深化改革,构建现代大学管理体制;

全面推进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建设涉及面宽,并受到外部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稳步推进%当前,应集中力量,推进内部管理体制的优化,使学校的管理构架更加合理,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重点推进和完善校,学部和院系管理体系和学部及院系预算制。

• 成立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和校友代表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对学校管理体制,决策机制,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

• 完善校,学部,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部在学科布局,交叉学科,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按照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调整院系结构,既要确保学科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也要整合力量,增强学科实力,避免资源重复配置。

• 改革现行的部门预算制的模式,逐步推行学部及院系预算制,从学校对院系的微观指标性管理向预算和宏观控制转变,增加院系领导的自主权和责任意识。

3.推进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科教育的基本思路是控制规模,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继续坚持“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稳步推进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使我们的本科教育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要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继续推进培养机制改革,完善学术型和职业型研究生分类培养体制,提高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整体水平。

• 稳步推进元培计划%完成本科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调整,推进按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依托一级学科设置课程模块,取消一些职业培训特征明显的本科专业,改变本科专业设置过细过多的状况。

•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以主干基础课,通选课和平台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生互动,推进教学方法,模式和观念转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 加大对本科生参加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支持,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活动中创造性地学习%同时,要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人文和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品德,人格和心理素质教育。

• 在全校开展一次研究生教育的大讨论,对导师水平和责任意识,研究方向选择和多学科合作,研究条件和实验设备,生源质量和培养机制,学位管理和质量控制等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制定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行动方案。

• 继续推进培养机制改革,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调整硕士研究生结构,稳步发展职业型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当调整和压缩学术型硕士生规模。

• 加强院系研究生管理职能,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使院系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体。

•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既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特点又能够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的医学教育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

• 注重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模式。

• 改革留学生招生和培养方式,提高留学生生源和培养质量%在有条件的院系建立双语授课或英语授课的课程体系,尝试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 积极推进学生层面的国际交流,使更多的学生在读期间有海外学习的经历%加强校际交流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的建设;设立学生海外学习基金,推进海外学习项目;积极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联合教学项目。

4.优化学科结构,增强学术整体竞争力。

学校学科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巩固和加强基础学科,积极发展前沿交叉学科和高技术学科,重视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原创性成果转化%完善学术队伍的结构和布局,在尊重学科发展内在规律的同时,探讨组织学科互补的研究组%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团队合作共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特别是在涉及国家发展,文明复兴以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研究中发挥引领作用。

• 充分发挥各级学术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的作用,继续推进全校范围的学科评估工作,提高学科布局的前瞻性%尝试以一级学科为基础配置资源,优化学科结构。

• 进一步明确基础学科的核心地位,采取措施加强基础学科建设%重点支持基础较好或有重大发展潜力的优势学科,瞄准学科前沿进行布局,争取在主流领域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在某些领域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积极扶持那些在学科布局中至关重要但近年来有所削弱的基础学科。

• 加大力度支持以学科前沿和重大科学问题为目标的交叉学科研究机构,建立跨院系教师兼聘制度,营造交叉学科发展的制度环境;鼓励不同学科间的合作,加强重大项目的组织和协调。

• 推动全校生命科学与医学,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医学与基础理科等相关学科的交叉,合作和融合,减少学科重叠,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

• 增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有机结合,在现有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建设成果基础上,以创建新型管理模式为核心,整合各临床医学院的科研力量,成立临床研究中心;以学科为核心,整合各临床医院的教学资源,逐步建立相应的临床学系%鼓励临床医生参加科学研究,鼓励基础医学研究人员更多地参与临床研究,推动附属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

• 探索科研机构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究基地的建设。

• 针对国家的重大需求和重点支持领域,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建立应用型研究机构,提高争取外部资源的能力,使之发展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的主要力量。

• 发挥北大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以我为主的国际性研究,积极开展对国外社会的实地调查和对全球问题的综合研究。

• 调整和整合科研部和科技开发部的部分职能,鼓励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推动原创性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拓展资源渠道,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上述规划目标,资源保障是关键%一方面要积极拓展筹资渠道,更多地争取国家,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资源统筹和优化配置,强化效益观念和经营观念,开源节流,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解决好校内资源紧张与学校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

• 统筹并优化配置现有资源,使有限的资源(人,财,物)能够发挥更大效益%学校建立专门委员会,统筹校级预算和专项经费的使用%健全学校土地,房屋,人事,学生等重要公共和教育资源统筹利用机制,减少浪费,提高效益。

• 加强科研项目的组织与服务,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增强学校的整体竞争实力%同时,探索以资源补偿的方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制度,推进公共用房使用的成本分担机制。

• 加强对横向基金的申请与管理,健全知识产权转让机制,鼓励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 整合并加强基金会和校友会的力量,加强与社会各界和校友的联系,积极宣传北大发展愿景,加大筹款力度。

• 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昌平校区的功能转型,建设和使用好昌平科学园,研究在昌平进一步扩展校园的方案%推进五道口和肖家河教师公寓建设项目,逐步推进蔚秀园,挂甲屯预留地的开发。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回顾110年的辉煌历程,总结最近10年的建设成就,把握国家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机遇,我们对北大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充满信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扶助下,通过全校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北京大学在未来的510年里必将实现一次跨越式发展,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突出作用,将在国际高等教育界赢得更高的声誉,产生更大的影响。

(注:北大发展战略纲要制定工作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纲要文本曾先后在2008年1月¸2008年9月两次报学校战略研讨会上做过专门讨论,此稿是2009年1月报寒假战略研讨会审议的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