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凭证。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即将隆重庆祝120周年校庆。走过两个甲子风雨历程的北大,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魅力,也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有形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北京大学的沧桑历史、光荣传统与使命担当。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他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之所以有今天,正是过去的人们世世代代辛勤创造的结果,是值得我们非常珍惜和爱护的,我们这座校园,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今日北大的主校区位于燕园,这里有着久远的历史记忆,珍藏着数不胜数的历史文物。早在金代,这里就是京郊著名的风景区,明清时期,又成为皇家帝王的“赐园”。1920年,燕京大学在此选址建设校园,并聘请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进行规划设计,建成了美丽的“燕园”。经过几百年的沧桑,这里自成一格,集北方园林的宏伟气度与江南园林的精致秀丽于一体,亭台楼阁遍布,假山怪石俯拾皆是。1952年院系调整后,原在沙滩红楼的北京大学迁入燕园办学,燕园从此成为几代北大人魂牵梦萦的圣地。
2001年,未名湖燕园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燕园共有国家级文物建筑、北京市级文物建筑、海淀区级文物建筑及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近百座,有石碑、石雕及石构件等文物40余件,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有藏品2万余件,图书馆藏有中文古籍150万册,其中有大量珍品,档案馆和校史馆等也保存着一些珍贵的文物、文献。
这些文物,既记录了古代中国的繁荣、强盛与辉煌,也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更昭示着这个古老民族走向复兴的光明前景。
为了系统整理和展示燕园文物以及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广大读者更加了解、更加爱护燕园文物,北京大学政策法规研究室组织编写了《燕园文物》(中英文双语),以此纪念燕园的历史和先贤,也是为120周年校庆献礼。
历史地理学专家岳升阳教授多次审阅《燕园文物》书稿,北大图书馆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一些热心于校园文物保护的志愿者参与了照片拍摄和材料收集整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进行了英文编译、文字校核和编辑出版。
此外,政策法规研究室、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和120周年校庆筹委会秘书处还于2017年联合举办了“迎接120周年校庆 第一届燕园文物摄影、绘画大赛”,本书中收录了这次大赛中征集到的大量精美图片。
北京大学是可以触摸到历史的地方。保护好燕园的文物,就是存续北大的历史,就是守护北大人的精神传统、守护中华民族的文脉。通过《燕园文物》的出版,使读者能够对燕园悠长的历史和北大厚重的人文积淀有新的发现,形成新的认知与记忆,让北大的文物成为桥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