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关于北大学科建设的意见

1990年5月,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义遒带领师资办公室¸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和自然科学处的负责人,对全校113个主要学科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了北大学科的现状,提出了北大学科建设的目标,制定了发扬基础学科传统优势¸巩固加强应用学科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等措施。它虽然名为“关于北大学科建设的意见”,实质上是学校制定的一份学科发展规划。这份规划继承和发展了北大“七五”规划的发展策略,并直接影响了1994年$北京大学改革与发展纲要。的制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收录的是1990年9月修改编制完成并于1993年刊载于$高等教育论坛。第1期的文本。时任党委书记王学珍¸校长吴树青。

本世纪最后十年,是北京大学发展史上关键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家经济建设将有很大的发展,而北大现有教学,科研骨干中的大多数人将陆续退出工作岗位。21世纪北京大学能否继续保持并发展她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文化上的地位,能否为我国现代化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十年中我们能不能卓有远见地对我校学科建设的结构布局作出合理的规划,并脚踏实地付诸实施;能不能培养,选拔和吸引一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为此,从1990年5月份起我们组织师资办公室,研究生院,社会科学处和自然科学处,对我校以硕士研究生专业为基础的113个主要学科(文科68个,理科45个)的状况作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学科建设的布局和措施,提出了几点意见。

北大学科现状和建设目标

我校现有85个本科专业,131个硕士专业,91个博士专业。硕士专业口径大体上相当于二级学科。在这次调查中对某些专业口径过窄的学科作了归并,共合成了113个学科,这大体上反映了我校的学科分布面。在91个博士专业中有国家教委评定的重点学科42个。这次调查,我们根据学科发展的前景,国家需要程度(包括专业人才的需求和研究课题及科学技术的社会需要),与国内(外)同行比较中我校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地位,以及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水平的状况,把我校学科粗略地分成四种情况:

一,学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建设需要,我校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学术梯队整齐,有50岁以下可望作学术领导人的人选。这类学科占总数的四分之一(24.8。)。共28个(文科17个,理科11个),其中绝大多数是教委评定的重点学科(共24个,文科15个,理科9个)。

二,学科有开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建设需要,我校现有学术水平较高,但学术梯队不齐,后继乏人,当前亟需补充青年骨干。这类学科占三分之一(32.7。),计文科21个(其中重点学科4个),理科16个(其中重点学科9个),共37个。

三,从学科发展前景和国家需要看,我校应当建设发展,但目前该学科的教学科研总体水平尚待提高,近年需要着重给以支持使其较快成长的,计文科12个,理科4个,共16个,占14.1。,基本上都是新兴学科。

四,这类学科有两种:一是学科本身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我校已形成一定特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但当前国家无迫切需要。对这类学科,宜继续保持一支少而精的队伍,在学术上加以保护,使之继续作出贡献;二是学科总体发展前景良好,国家也有一定需要,但我校的学科方向需作调整或队伍需要重组。这类学科文科有17个,理科有14个(其中还有3个重点学科),共31个,占27.4。。

此外,尚有个别学科,从学科发展和国家需要看,在我校存在的必要性不大,可收缩调整。

这次调查虽然比较粗糙,四类情况的划分也带有主观和不准确的成分,但还是可以大致看出,我校众多的学科中只有四分之一近期内可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约有一半亟需增添年轻的学术骨干,才能继续保持优势,有的则可上升为新的重点学科;另有四分之一或需加以保护,继续维持一支少而精的队伍,或需调整重组。总的说来,我校学科发展中后继乏人的情况严重。

上述缺少中青年学术骨干的状况,也可以从教师年龄结构看出。全校教师平均年龄目前(1990年5月)为44.6岁,其中文科43.6岁,理科45.9岁。如不计现在国外的在编年轻教师,平均年龄数还会增加两三岁。51岁以上的教师占总数46.2。,其中文科为38.3。;理科为53。;而51岁以上高级职称教师占高级职称教师总数的84.7。,其中文科81.9。,理科86.7。。教师年龄老化状况,理科比文科更严重。

由此可见,学科建设从根本上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当前我们却面临着对新生力量的急需与客观可能性之间的严重矛盾。对此,我们必须明确今后五年至十年内学科建设的目标,设计合理的学科发展布局,区分轻重缓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根据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我校学科建设的现有成就和特点,我们认为北京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应是:按照社会主义新型综合大学方向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建设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的,基础和应用配置合理,互相交叉渗透,门类比较齐全又有自身特色,整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体系。

———以不断创新的精神发扬基础学科的传统优势,进一步有选择地发展新兴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巩固和加强现有应用学科,并适当增设一些新的应用学科和新型工程技术学科。

———办好现有的国家重点学科,力争建设一批新的重点学科,使他们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上真正成为本门学科的国家代表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我校所有学科都应具有自己特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要为国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实际的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应成为坚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为解决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问题作出贡献;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要为繁荣世界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并

为推动我国和我校科技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建成条件较好的学术研究基地和工作环境,部分学科应成为本门学科的国际学术中心,成为我国科技文化对外开放的窗口。

不断创新,发扬基础学科的传统优势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我校42个重点学科中绝大多数都属此类。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类学科优势不仅是维护北大的传统特色和国内外声誉的需要,也是为了发挥综合大学在国家文化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有的作用。

当前发展基础学科困难很多,既有经济条件的原因,也有近年社会上某些价值取向变化的原因,但根本上是因为国力比较薄弱,因而困难也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但我国是有悠久文化和勤劳,智慧人民的大国,中国应该也能够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国家发展也需要有自己的基础研究为后盾,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一定会逐步被社会所认识,国家也一定会逐步增加对基础学科的投入。目前,“保护基础”已成为国家教委的政策,我校应当发扬自己的优势,不断创新,争取各方面的支持,把基础学科真正办好,使他们成为出人才出成果的国家代表队。为了使我校的基础学科办得能适合我国国情,健康发展,具有特色,在学科建设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学术方向要紧紧抓住本学科的发展主流,把握住推动学科发展的前沿,科学发展中要解决的课题成千上万,只有少数处于主流地位。一些关键课题的解决往往会使很多难点迎刃而解,把学科大大向前推进,这些课题构成学科的前沿方向。基础学科必须真正抓住这些前沿才能对科学发展作出贡献。我们必须具备这样的雄心壮志与勇气。学科发展中前沿方向是经常变动的,各方向的地位此起彼伏,互有消长,在处理学术方向时要注意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有些学科我校曾有一批造诣很高,为本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学者。发扬优势固然要继承他们的业绩,进一步开拓前进。但有时前辈学者在那个时代所从事的前沿方向,在今天已经退居其后了,这时我们就应勇于转换方向,迎着新的前沿去研究新问题。另一方面,科学上一时的热点,热门课题并不总是抓住学科发展的关键,我们也不能随波逐流,总随着学术界的“热点”转移。相反,有的方向一时看来冷落,但只要真正抓住关键,经过锲而不舍的长期钻研,也可能出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如何正确判断?我们只能依靠学者,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

二,基础学科也要注意联系实际,树立应用意识,尽可能抓住有应用背景或前景的学术方向。基础学科要联系实际,注意应用与抓学科主流与前沿在许多情况下并不矛盾。有时,基础学科研究由于结合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解决了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反而会把学科本身大大推进一步,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派,使本门学科的发展深深植根于祖国土壤中。近年来我校对基础学科联系实际虽有所重视,但无论是人文社会学科,还是自然科学,都应进一步努力,使我校基础学科的发展更符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三,注意学科的交叉与结合。事实证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突破口往往是在几个学科交叉的结合部,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与学习是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源泉。学科众多,互相结合是我校的一个优势,我们已经成立了不少研究综合课题和新的交叉学科的研究中心,它们在促进学科交流与结合中已起了很好作用。今后更应该提倡学科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研讨的机动灵活的学术活动,而不一定都要建立组织。我们还应进一步注意文理科之间的相互结合和渗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取人员的重组和“嫁接”,例如,已有一些理科教师到经济,法律等系工作。还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发展一些新兴的交叉的基础学科。

四,基础学科在人员配备上要注意少而精,高层次。学科众多是我校的一个优势,但由于全校总编制的限制,每个学科只能配备一支较小的学术队伍,和科学院等单位相比,这又是我们的弱点。因此我校各学科的每个成员都应在学科的一个方面创造特色,有所成就。这给我们选留与物色学术骨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一个学科在学术方向上决不能面面俱到,追求分支齐全,重要的是在主要方向上办出特色,具有第一流的水平。

根据以上考虑,我校基础学科的建设应作以下的部署: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首先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各学科,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学科要能够根据当代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宣传,捍卫马克思主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和平演变”的重要思想理论阵地。其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理论学科,包括史学,法学,经济学,文艺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在发展这些学科中要注意对中国和世界各国当代和近现代发展状况的研究,使这些学科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提供思想和理论武器。

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固然要在揭示自然基本规律的若干选定方向上进行真正的基础研究,例如在基础数学,理论物理,生命科学,基础地学等方面,以便丰富人类知识宝库,但从当前我国国情出发,更应加强对开拓高新技术,发展生产力和开发资源有重大应用价值和影响的基础学科前沿方向上的研究,例如应用数学,计算机理论,非线性科学,介观物理,结构化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生物学,能源和资源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

为了发展我校文理综合优势,考虑到现有基础,在今后十年中我们应注意发展一些新的综合基础学科。例如,连接传统语言学与哲学,思维科学,人工智能及计算机技术的新的语言科学;运用最新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于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等),以期探讨决策,规划,控制,管理科学化的管理科学;以神经生物学,心理学,哲学,信息科学为基础的认知科学;以化学,物理,生物,地质相结合探索材料的性能与结构之间关系,并寻求其人工定向合成为目标的材料科学与分子工程学等。此外,根据我校条件,应联合有关文科力量,适时建设艺术科学。

对一些国家需求不多,我校有传统特色的基础学科,我们还要着力保护,使之维持一支

精干的力量,进行持久的探索。例如一些古代语言文字学科,少数语种语言文化等。理科中的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研究要求有极其庞大的仪器设备,非我校力所能及,但由于它们涉及解释自然奥秘的前沿,为维护我校学术地位,也应保持一支精干力量去参与国内外的共同探索。

巩固与加强应用学科

从50年代后期起,我校发展了一批应用学科。特别是近十年来,学校贯彻“扬长避短”的方针,应用学科有了长足发展,学科结构有了明显变化。但多数新建应用学科的师资队伍还有待加强,科研成果还有待丰富提高。这次调查中被列为第三类的学科中大部分属应用学科,如财务学,国际金融,经济法,情报学,博物馆学,社会工作与管理,计算机系统与结构,

遥感技术等。因此,在90年代我们要把巩固和加强现有应用学科作为工作重点,使这些学科具有配套的学术梯队和技术队伍,开出系统的课程,为国家有关部门完成有实际意义的科研课题或任务。

我校应用学科建设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避免与兄弟院校重复,要办出自身特色。应用学科与国家建设有紧密联系,社会需求较多,往往成为一时热门,竞相开办,我们要防止一哄而起,要办就要办出北大特色。“北大特色”的共同点就是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有紧密联系,以基础学科为坚强依托和后盾,因而其建设和发展显示出独创性和独特性;同时还体现着北大学科众多的优势,我校应用学科往往渗透了相邻学科的滋养。例如,我校博物馆学的发展以考古学为坚实基础和背景。

二,应用学科必须密切结合实际,与社会实际工作部门保持紧密联系,争取承担国家建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各部门委托的研究任务,如国家“八五”“九五”科技攻关任务,高科技任务,要面向科技主战场和工农业生产战线。应用学科应当“开门办学”,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聘请校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来校兼职,授课,合作研究,担任顾问等,以维系联络渠道,弥补学校之不足。有条件的还要力争建立校内或校外的实践基地,使教学,科研,实践(生产)结合起来。为完成国家需要的重要综合科研课题和实际任务,可以设立综合研究中心,例如石油天然气研究中心。

三,一些由基础学科演变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除保留一支少而精的骨干继续从事基础研究外,主要队伍要真正面向应用,真正按照应用学科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学科建设。例如,我校概率统计学是从基础数学中衍生出来的,今后发展除继续以基础数学为坚强后盾外,要着重面向实际,以应用学科的特色来进行建设。

四,要从有条件的理科应用学科逐步发展一些新型工程技术学科。北京大学要办成一所真正的新型综合大学,需要也应当开设一些有别于传统工程学科的,面向跨世纪的新技术和高技术的新型工程技术学科。在这方面我校有一些优势,已从一些基础与应用学科中发展起来一些新兴产业,如电子印刷出版系统,指纹识别系统,生物有机和精细化工产品,植物基因工程等,这类新产业主要依靠高技术和新技术,它们对人力,场地,设施的要求比传统产业相对较少。学校要重点支持这些学科,从科研,开发新产品着手,逐步形成产业,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建设新型工程技术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应包括学科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工程设施,组织和管理,经济分析等。

根据我校现有基础,可望通过五年准备,五年建设,发展以下一些新型工程技术学科些学科的准确名称将随着建设进程逐步标准化)。

1.信息工程。从现有的电子印刷出版系统,图像语音识别系统和智能化通信网络系统出发,建设以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软件及系统为基础,包括各种信息技术应用系统的工程技术学科。

2.生物工程。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为基础,从现有的植物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出发,衍生开拓新型农牧业的工程技术学科。

3.精细化学工程和分子工程。以分子和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索分子和材料的定向设计和合成技术,并以此形成新兴技术产业。我校在新型催化剂,吸附剂和生物有机产品(如饲料与药物)的研究开发已有很好基础,今后应通过组织规模生产,探索开拓新型工程技术学科。

4.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以物理,化学和电子学为基础,组成与探索微电子和光电子新器件的材料,器件原理和工艺为主的新技术学科。可以微电子研究所,软件固化市属重点实验室为主,联合物理,化学,无线电电子学系的有关学科共同建设

关键在于队伍建设

我校学科建设的目标能否达到,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高质量的队伍。这支队伍的主体是教师,还有专职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少量管理人员。这支队伍中学术骨干,尤其是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及选用更是关键中的关键。目前,我们面临着师资队伍青黄不接和接纳新生力量的客观条件十分困难的严重矛盾,必须有一套系统的设想和切实的措施,早作未雨绸缪,否则学科建设目标就会落空。尽管目前面临困难,队伍建设的目标不能降低。“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只有本着高要求才能保持进入21世纪以后北大的高水平。

下面是我们队伍建设的几点考虑:

一.关于学科队伍的规模与结构模式

按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在校学生人数将达到15000人,其中本专科生10200人,研究生

3600人,外国留学生600人,干部班,进修教师600人。这样,可设想全校有专任教师2000人。若长远专职科研编制可设想为2200人(现有1321人,拟再向国家教委申请逐步增加900人),其中有教师职称或相当于教师的学术人员1500人,则我校长远教师队伍可达3500人(现约为2700人,其中有约900人为科研编制),即比现在增加800人(其中600人为科研编制)。这大体上是我校学术队伍的长远规模。由于教职工住房等困难,在90年代前五年,教师队伍的增长将会是很慢的。

我校长远约有相当于研究生专业的二级学科约150个。根据以上规模,则每个学科平均不足25人。若每个学科下有4—5个分支学科或学科方向,则每一分支平均不过5—6人。考虑到一些学科承担着公共基础课的任务,如马列主义理论和德育课,体育,公共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以及将来拟扩大开课的大学语文,中国通史,艺术和美育,化学,生物等,他们的编制较大,再考虑到近年内增加教师人数的实际困难,每一分支学科的平均人数将只有3—4人。这大体上就是我校学术队伍的总体分布状况。

根据以上情况,我校大多数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学术队伍的配置模式基本上是少而精,高层次。一个分支学科在教学和科研上的工作模式大体上是一两名学术骨干带领一两名助手或接班人,以及一些硕士,博士研究生。当然,各学科的具体人数配置要视其担负的教学科研任务的轻重而异。这样,给每一学科选配的人员素质就应当是高水平的,能成为学术骨干的,以保证每个学科办出特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对于承担了重大科研课题或科技开发任务的少数学科,特别是一些应用学科或技术学科,他们往往需要不同方面的人员协调工作,需要一支人数较多,结构合理的队伍,我们应当给以重点保证,配备人员较多而相对集中的学术和技术队伍。

这样,少而精,高层次的分散与重点保证的相对集中相结合将是我校学科队伍的基本配置模式。

除了学术队伍以外,还必须相应的配备实验技术,图书资料和组织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说,这支队伍的后继无人的问题更为严重,新增人员的素质也亟待提高。我校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约700人,图书资料人员约400人,从长远规划看前者应增加到约1000人,后者约500人。当务之急是要保证补充的人员能安心本职工作并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

二.十年培养和吸收100至200名全国第一流的学术领导人

为了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保证跨世纪后北大的学术水平继续处在国内前列,并在部分选定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使年青一代能接替现在我校老中年著名学者的学术业绩,我们必须在90年代培养和吸收100—200名具有全国第一流水平的学术领导人。为此,从现在开始各系所都要把这项工作看作重要任务,经常关注校内和校外(包括现在国外深造的)在本学科上学有成就,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学者,掌握一批名单,以便通过校内培养和从校外,国外吸引等办法造就一批新的年轻学术带头人。

优秀的学术领导人只能从教学科研实践中进行识别和锻炼出来,为了造就近200名年轻学术带头人,就要有更多的青年候选人。当前为吸引年轻优秀人才需要采取一系列得力的特殊措施。

1.要正确认识评价和信赖当代青年,给青年教学科研人员加任务,压担子,使他们在比较紧张的工作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2.多渠道解决青年教师住房这一阻碍我校吸引青年人才的主要问题,可采取的途径有:争取国家投资,迅速增建一批住房;争取国家投资在中关村附近建筑公用的青年公寓;争取与外单位合资建房,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共同使用,以后产权归学校;集资建房等。校长每年有权特批至少十套住房以吸引少数杰出的青年学者来校工作。

3.继续实行青年教师不占系所名额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的办法,鼓励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为此还要争取我校可实行合理的教师职称结构比例,使够资格的教师都能得到相应职称。

4.在北大内部实施的浮动工资基础上,给取得博士学位的工作人员以一定津贴,体现学校对高学历的认可。

5.给青年教师以进修和深造的机会。应当试行教师连续工作五年给一年学术休假的制度,以便利用学术休假到国内外学术机构或实际部门进行进修,科学研究,调研考察等活动。

6.适当扩大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流动人员的名额,以便使更多的青年学者能通过博士后工作期的考察被吸收到北大学术队伍中来。鼓励并采取灵活政策接受国内访问学者和流动编制人员来校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允许从科研项目经费中开支流动人员的报酬和生活津贴。

7.对已在国外取得固定职位,品学兼优,愿为祖国教育科研事业出力者,学校可聘为教师,每年在北大工作几个月至半年,实行来去自由政策。

8.要鼓励中老年教师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了祖国的教育科学事业,积极扶植后辈,甘当人梯,为他们创造条件,开辟道路,使之早出成绩。我们一方面要宣传,树立青年典型,使他们在学术界显露头角,另一方面也要宣传,奖励提携他们的前辈教师。

三.引导青年认识自己的历史重任,走又红又专.迅速成长的道路,为社会主义北大的建设作出自己的业绩

1.要求青年教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校要根据人文,社会,自然等不同学科情况,分别开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书单,做出计划,加强辅导,定期检查和考核,还可组建业余大学组织马列主义学习。

2.鼓励青年了解国情,接触工农,联系实际。每个新教师应在几年内有一段时间深入厂矿企业,农村或基层政法机关进行社会实践,为今后选择正确的学术方向打好坚实基础。3.青年教师既要搞教学,也要做科研,还应当承担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或一定的组织管

理工作,要自觉地挑重担,领重任。实践表明,这有利于学术带头人的迅速全面成长。今后培养选拔学术带头人不仅要注意业务能力和学术成就,而且要注意其是否有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否则对开拓发展学科也是不利的。

4.认真做好新参加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的岗前培训和见习期的考察工作。学校每年组织新到校的工作人员集训,介绍北大情况,了解办好北大的目标与方针任务,学校的优良传统,教师的责任与道德,前辈的榜样,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使每一名新工作人员做好必要的上岗准备。对于有见习期的工作人员,还应提出见习期的要求,在见习期内要有专人负责进行考察,见习期满,应作小结,确定是否按期转正。对新参加工作的人员,无论有否见习期,都应有专门的老教师指导,把关,帮助他们迅速掌握工作基本功,顺利成为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

四.制订计划,分轻重缓急配备学术队伍

各系,所应对本单位各学科的队伍配备,根据学科状况分轻重缓急作出计划。首先要保证有希望成为全国重点的学科,做出补充学术梯队的分年度计划。从全校看,在“八五”期间争取再增列十几个重点学科,十年共20个左右是有希望的(当然也会有极少数学科会从“重点”下来)。对这些学科的青年教师选聘,提升职称以及晋升教授,申请博士生导师等都要在保证学术水平的基础上作出周密的安排。对于我校拟发展的一些新学科或急需加强的学科也要作出相应安排。今后全校每年留人进人计划,晋升职称名额分配,博士点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都要从学科建设的总体考虑出发,提出细致的方案,学校师资办公室会同社会科学处,自然科学处,研究生院,除作出五年,十年计划外,每年还要制订学科建设人员配备方案。

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

除了学术领导人和梯队以外,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学术环境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包括图书,资料,信息,器材,实验技术设备及相应的服务系统,以及优良的学风,贯彻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气氛等。

预计近年内学校经济状况难以根本好转,靠学校资金大幅度改善教学科研的物质条件是不大可能的,各学科将主要依靠通过自己承担各种科研任务取得物质支持。已经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情况可能会好些,因为国家已决定采取一些措施保证这些学科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因此,今后五年,十年争取更多的国家重点学科是我们的重要任务。为此全校各部门要共同努力,这些学科点本身更应以拼搏的精神顽强争取。

在国家教委支持下,“文科综合图书资料中心”的建成将极大改善我校文科图书信息条件。靠世界银行贷款余额支持的“经济和社会分析模拟实验室”的建成,为我校文科高层次计算机应用创造了条件。近期由学校和重点学科资金正在建设两个文科普通计算机实验室,这对计算机应用在文科的普及和提高将产生良好影响。学校还将通过文理结合和交流来扩大文科教学研究人员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途径。

学校还将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文科教师接触各种社会实际资料的问题。出版难也是影响当前科研人员积极性的一种因素。学校已经设立了教材出版基金,出版社还设立了“北京大学文库”和“青年学者文库”,这也是一种出版基金形式。我们还将争取条件设立科学著作出版基金。

建好,管好,运用好新的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的10个国家重点和专业实验室及1个计算机网,管好,用好“七五”计划期间国家和北京市投资建设的7个重点和开放实验室是理科许多学科的重要任务。这些实验室的受益面遍及理科23个重点学科的大多数及个别文科重点学科。学校对重点(专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将作统筹安排,以便提高北京大学仪器设备的总体水平,改善其配套条件。例如,计算机,理化分析仪器,信号(图像)处理系统的水平和配套情况都要得到改善。我们还要通过争取新的国家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争取“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以及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途径来改善实验装备。

改善实验装备技术和图书信息资料的服务系统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要做好这两支队伍的配备及其素质的提高工作,而且要改善服务条件,如实现送货上门,自动化等,还要不断改进管理工作。

当前进行学科建设必须强调树立优良学风。近年来急功近利,浅薄浮夸的作风对文理科的学术工作都有不小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发扬北大一贯坚持的严肃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在博大精深的基础上求得创新;无论是教学还是科学研究都必须坚持严格要求。

学科建设必须发扬百家争鸣,学术民主。在学术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每个学术工作者都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的立场,但是学术上的是非曲直,学术观点的分歧只能通过百家争鸣的民主讨论来解决,不允许独断专行与压制异己,也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判定某一种学术观点的正确与错误;教师的研究方向不能强行改变,而只能通过经济的,社会的手段加以引导;教师的学术见解不能任意组织批判,学校要积极举办各种学术活动,使教师经常了解学术动态,参与学术讨论。只有在这样的学术气氛中,学科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学术才能蓬勃发展。

最后,为了搞好学科建设,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政策所提供的国际合作条件。这包括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新的学科方向,利用国际合作开展科学研究,掌握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仪器设备,取得一些科研基金。有的学科如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需要庞大的设备,这不是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国家的能力所允许,如果学科方向是该学科中的主流,我校也应跻身这类“大科学”,并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以维护我校学术地位。利用国际合作条件,一定要注意从学科建设需要出发,为我所用。再派出进修,访问,合作研究等方面都要以学科建设计划为根据,选好恰当人选,绝不要盲目随流,为机会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