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式开始工作。新领导班子在总结过往取得的成绩¸分析学院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在办公会上一致决定制订“十二五”学院发展规划,以指导和引领学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学院主要负责人负责起草总的规划,学院每位班子成员根据工作分工分别从各自分管的角度起草具体领域发展规划,包括学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和科研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条件建设等五个方面。2011年10月底,形成了规划初稿,内容包括“十一五”期间学院取得的成绩,面临的主要挑战,“十二五”期间工作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该讨论稿提交学院各个层面的教师征求意见,并就相关内容征求学生意见,征求离退休老师们的意见,在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修改和完善,形成修改稿。规划内容向医学部领导作了汇报,并收到了医学部领导和主要职能部门的指导和修改意见。2012年初,本规划在公共卫生学院教代会获得通过,并抄送医学部相关职能部处。2012年3月,北京大学医学部在科研处组织下,专门听取公共卫生学院规划报告。医学部主要领导¸各主要管理部门负责人¸医学部有关学院负责人到会听取汇报并提出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讨论,一致认为公共卫生学院要充分发挥在人群健康研究等领域的优势,充分认识目前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化人群队列研究¸科研平台数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公共卫生基础研究¸公共卫生人群研究¸卫生政策体系研究三个方面开展工作,提出引进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的科研人才,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学科体系,整合校内公共卫生资源,建立点面结合的公共卫生队列,完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研究平台等目标。医学部对公共卫生学院规划实施给予了实质性的支持。本书收录的是2012年修改编制的文本。本规划的主要起草者为孟庆跃¸王燕¸郝卫东¸徐善东¸王培玉¸陈娟¸任涛等人。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是医学学科八个一级学科之一,是社会需求和影响较大,体现高等教育机构社会贡献和责任,以学科交叉和融合为特点,国内外发展最快的医学学科。
公共卫生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广泛的社会公共事业和人类健康相关的科学与实践活动。如何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建立疾病防治策略和体系,实施有效的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控制技术,开展科学的公共卫生干预评价,是国家需要解决的重大的技术和政策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明显改善群体健康,还可以显著降低卫生费用,促进国家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服务的目标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为该学科持续和更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其他学校该学科发展的势头来看,以及对2012年国家重点学科申请准备,在某些重要指标上,我们需要清醒,比如相对国内部分公共卫生学院,我们缺乏:高层次人才(长江学者或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高层次科研项目(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公共卫生人群队列研究基地;英文论文发表的明显优势;已有平台的数量优势(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为了促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公共卫生学院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
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科研层次和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制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实现在“十二五”期末,在主要指标上缩小与国际一流公共卫生学科差距,为建立国际一流公共卫生学科奠定基础的总体目标。
学校“985”项目对公共卫生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性作用。在实现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目标中,学校特别是医学部的资源将仍然是重要的支撑条件。“985”三期项目已经开始对公共卫生学科支持。为了使得学校支持更加有效,能够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规划相衔接,能够为争取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申请和建设服务,提出如下“985”三期建设思路。
“985”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主要是五个方面:即引进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健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整合校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资源形成一个学科整体;着力建设一个点面结合的公共卫生队列研究基地;完善和建设一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室内科研联合实验平台
一.引进和造就一批高层次科研人才
根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引进与造就并重,促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杰出人才和骨干教师的建设。人才引进采用国内与国外人才引进并举的方式,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填补杰出人才的空白。人才队伍“十二五”建设的目标是强化措施,实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突破,至少引进1—2名长江学者或杰出青年基金教授,突出抓好重点学科和拟建设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选择15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创造培训和发展机会,加大海外培养和科研支持力度,力争3—4人培养成为杰出人才。
将积极利用学校“985”项目对人才建设的支持政策,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
根据学科发展需求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需要完善学科体系。近期需要考虑的是新建卫生检验系(对学校有专门报告),新建全球卫生系。卫生检验系包括理化检验和病原生物学检验,是公共卫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国内主要公共卫生学院均设置了该系或者所。全球卫生系的建立主要是可以进行该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这些机构的建立将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物力资源,但也需要学校在空间,经费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
除此之外,还将根据研究需求,设立部分研究中心,比如老龄健康研究中心等,以现有人员为主。
三.整合校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资源形成一个学科整体
学校和医学部内有许多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学科构建的角度,这些机构需要联合和合作,在学科规划的大框架下,形成合力和优势,充分显现出医学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学科的整体水平和特色。
在项目支持下,建立医学部公共卫生学科发展委员会,以公共卫生学院牵头,成立有关系,所,中心负责人组成的委员会,讨论与公共卫生有关的规划和项目设计。该委员会负责“98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资金的预算,分配和使用。
为了能够协调共同发展,“985”是个重要的载体和抓手,利用项目和资金将几个部分粘结起来。为了这个目标,需要在项目设计和分配上,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为全局,实现整体设计,各自实施,一体发展的目标。
“985”三期项目可以设计部分项目,用于鼓励和支持机构间的合作研究,促成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医学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的一体化
四.建设一个点面结合的公共卫生队列研究基地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平台建设存在相当严重的偏性:侧重室内实验室建设,欠缺人群观察实验现场(现场实验室)建设;侧重生物,遗传因素研究的支撑平台建设,欠缺环境因素,灾害因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策体系研究的支撑平台建设;侧重预防控制技术研究,欠缺对防治技术在人群现场的推广,效果评价和政策研究建设。
新形势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平台建设必须采取现场(人群为基础)实验室和室内实验室建设并举,兼顾基础研究和人群现场研究,搭建预防控制技术在人群现场的推广,效果评价和政策研究的桥梁。瞄准国家和地区重大传染病,重大慢性非传染病和其他重大健康危害等公共卫生问题,面向人群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控制需求,开展重点建设和预防控制技术和政策研究。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建设符合公共卫生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基地和平台。
公共卫生队列研究基地建设将主要解决四个问题。第一,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缺乏重要原创性发现的问题。目前公共卫生研究领域大多数重要原创性发现都以长期队列研究为基础。第二,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和实践脱离的问题。队列研究基地可以提供重要条件,用于检验和实践研究发现,将公共卫生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转化公共卫生)。第三,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交叉问题。利用研究基地,可以针对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不同学科力量联合公关。第四,解决公共卫生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实践的问题。队列研究基地可以为师资现场研究和学生现场实习提供很好的条件。
公共卫生学院利用学校支持,已经开始了人群队列研究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将进行完
善和提升,并以此作为点,进行深化拓展;此外,将与卫生部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合作,以脑卒中为切入点,在全国面上建立队列。
1.作为“点”的公共卫生队列研究
该队列将在北京房山区建立,队列人群覆盖共15—20万人左右。研究主题将以主要疾病和政策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掌握全人群的健康状况,健康危险因素情况,环境状况以及卫生服务提供与利用情况等信息,从基线调查到不断随访监测,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在公共卫生的各个领域,包括实验室研究,人群研究和政策研究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研究,提出主要健康问题干预的技术和政策,并在基地进行实践,形成科研成果,向其他区域传播。
公共卫生学院负责基地的硬件建设(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和管理人员,包括聘用1—2名地方兼职管理人员,购置工作必需的计算机,相关办公设备以及工作网络建设)和软件建设(成立基地管理办公室,组建包括管理办公室主任,副主任以及1—2名工作人员在内的基地管理队伍;建立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和常规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并组织开展基线调查和定期的随访与监测,建立基线调查和随访监测数据库。公共卫生学院和学校其他学院的各个学科和各类研究(实验室研究,人群研究和政策研究)均可在此基础上利用该人群开展前瞻性研究。
2.作为“面”的公共卫生队列研究
该队列将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合作,以脑卒中作为切入点,建立多中心大型观察队列,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直接服务于国家重大疾病的控制。中华预防医学会将负责提供现场和协调;医学部研究人员负责主要技术工作,包括研究设计,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报告撰写等。根据需要,将与其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有关研究工作。
脑卒中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建立该队列的主要任务是:(1)依托卫生部
“脑卒中筛查及防控工程”及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的平台优势,构建脑卒中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多中心大型观察队列和病例随访队列。(2)在阶段一,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并采用多水平Logiztis回归模型筛选出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集”;在阶段二,通过病例随访队列研究并采用多水平€ox回归模型筛选出脑卒中“发展与转归的危险因素集”。(3)分别以“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集”和“脑卒中发展与转归的危险因素集”构成“脑卒中发生的预警指标体系”和“脑卒中发展与转归的预警指标体系”;进而,采用多种统计模式识别模型组合预警技术分别建立“脑卒中发生的个人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型”和“脑卒中发展与转归的个人风险评估与预警模型”。(4)分别以上述“脑卒中发生的预警指标”和“脑卒中发展与转归的预警指标”作为健康管理标记(PHMM),以标记集中的各元素为节点,并分别以脑卒中发生和脑卒中转归结局为输出,构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人生活习惯,个人生理心
理因素,既往医疗史和疾病史,临床病理因素,健康干预因素众多因素间的交互网络模型。(5)依托多中心的脑卒中观察队列和病例随访队列,设计前瞻性健康干预试验,评价各“个性化健康管理处方”的有效性,概况总结出脑卒中适宜个性化健康管理策略。下图是建立的队列研究的主要思路。
3.队列研究的支持和管理
队列研究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未来一个阶段主要学科建设活动,也是需要医学部主要支持的项目。一般来讲,当一个队列运行五年左右,将能够通过其他渠道的支持维持正常运转。需要的资金总额见预算部分。
队列研究基地实行学院总协调下的分课题负责人制。学院对项目负总的责任。分课题负责人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提出具体的研究设计,经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征得医学部主管部门同意,立项和实施项目。分课题负责人按阶段提出进展报告,并接受评估。
五.完善和建设一个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研究平台
建立统一的科研实验平台主要是为了解决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仪器设备使用率低,实验室管理有待提高,实验室布局过于分散等问题。
在学校和“985”项目资金支持下,以目前已经建立的几个实验室为基础,根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规划,建立起与公共卫生发展相适应,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资源充分共享,管理机制先进的学科整体水平上的室内试验平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联合实验室)。
建立联合实验室所需要的学校支持主要包括购置部分仪器设备。所购设备将严格按照科研和学科发展需求。
六.管理机制
医学部建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委员会”,由医学部主要领导负责,医学部有
关职能部门,各有关院,中心,所等负责人参加,主要承担学科规划,“985”以及其他项目规划,项目评估等任务。
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985”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和分项目负责人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985”项目负责人与医学部签订任务书;各个子项目负责人与项目负责人签订任务书。
建立项目评估组,评估组三分之二成员来自外部,负责阶段性评估实施和进展情况。
建立项目反馈制度,定期向医学部主管部门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定期向学院和有关机构通报项目基本情况。
七.预期产出
通过“985”三期项目的支持,主要产出将包括:(1)杰出人才引进实现突破;
(2) )形成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
(3) )初步建立起点较高,运转高效,产出丰富的公共卫生队列研究基地;(4)建立起新管理体制下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联合实验室;
(5)主要科研产出指标较大幅度增长。
八.预算
因为医学部在“985”项目中已经对有关机构分别进行了经费安排,预算部分只包括支持公共卫生学院所需要的经费。
(1)杰出人才引进等,由学校统一安排。(2)新科研机构设立和运转:150万元。
(3) )校内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资源一体化(衔接基金):100万元。
(4) )队列研究:房山人群队列,1200万元;全国面上队列,250万元。两项共1450万元。(5)联合实验室建设:400万元。
公共卫生学院“985”三期共需要约2350万元,其中部分经费已经批准和使用。
公共卫生学院
2012年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