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一九七三至一九八零年规划(草案)说明

由于政治运动频繁,$北京大学(1971—1975年)五年规划纲要。没有也无法贯彻实施。

1971年林彪出逃的“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主持工作,开始纠正“文革”的一些错误,北大的科研工作逐步恢复。1972年7月14日,周恩来在会见外宾时对周培源说:“你回去把北大的理科办好,把基础理论水平提高,这是我交给你的任务。有什么障碍要扫除,有什么钉子要拔掉。”北大师生备受鼓舞,酝酿把遭到严重破坏的教学科研工作恢复起来,学校积极制定$北京大学一九七三至一九八O年规划。。这份规划的原件已经找不到,本书收录的是1972年修改编制的规划草案的说明。与1970年的“四五”规划相比,这份规划虽然仍然充斥着“革命语言”,但内容更加贴近现实,对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对务实的指标。当时学校负责人为革委会主任王连龙,主持人及编写人员不详。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办好社会主义大学,造就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新部队的任务,显得更为迫切。为适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开展批林整风,推动教育革命不断深入。对学校的建设,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使各方面的工作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订计划的时候,必须发动群众,注意留有充分的余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挖掘潜力,反对铺张浪费,贪大求洋。

现将我校一九七三至一九八O年规划(草案)分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供大家讨论,以便进一步修改。

一.专业设置

遵照毛主席“教育要革命”的伟大指示,我校在教改实践中,结合三大革命运动,改造旧专业,建设新专业,取得了初步成绩。文化革命前,全校共有十八个系,五十六个专业(理科二十七个,文科十三个,外语科十六个)。现在共有六十四个专业。由于我们对综合大学的任务理解不够全面,实践不够,缺乏经验,专业设置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有些基本理论方面的专业设置不够,使某些方面基本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受到一定影响。

(二)少数专业分工过细,内容过窄,培养的学员适应性不强。(三)少数相近或相同的专业设置重复,造成人力,物力的紧张和浪费。

(四)个别专业的方向还不太明确。

根据总理指示精神和综合大学特点,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三大革命实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有利于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要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目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等关系。在调查研究和教改实践的基础上,对我校专业

设置进行统一调整,全面规划。具体意见是:

1.专业设置要全校一盘棋,性质相近或相同的专业要有步骤地集中;总校和分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重复。

2.某些比较成熟的专业,相对稳定下来;暂时看不准,方向不够明确的专业,可继续进行试验;基础较差,而国家又急需的专业,应积极创造条件。

3.理科专业设置要体现理科的特点;同时,也要保留少量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以利于加强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研究。

4.对工厂办不办专业的问题,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研究。

计划在“四五”和“五五”期间,设置专业七十六个,其中理科四十六个(包括汉中分校七个),文科十四个,外语科十六个。

二.招生

遵照毛主席关于“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指示,我校从一九七年开始招生,现在在校学员共四千一百三十二人。制定招生计划应注意到:

(一)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实际培养能力,确定招生数量和发展规模。

(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多地为国家培养人才。要多办一些短训班,适当扩大短训班的招生人数。

(三)考虑到教育革命还处在试验阶段,每年招生人数适当增加,逐渐达到一定规模。

(四)根据过去的经验,学校的规模要适当,不宜过大。

初步计划“五五”期间,在校学生总数逐步达到一万人(包括汉中分校一千人),其中普通班八千人,短训班一千人,研究生五百人,留学生五百人。普通班理科五千人,文科二千人,外语科一千人。平均每年招生二千二百五十人。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一万人的规模大了一些。在校学生人数以多少为宜,要在修订规划时进一步研究。

三.科研

两年来,我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有了一定开展,三十二个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由于我们对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认识不足,有些政策界限不清,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今后,要进一步坚持科研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的方向,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反对爬行主义,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现有为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服务的研究项目,要继续切实搞好,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理论水平。

(二)要充分发动群众,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几项基础理论项目,选准题目,长期坚持下去。

(三)也要重视群众性科学实验中提出的问题,注意总结工农兵的实践经验,探讨新的理论。

(四)文科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理论,现状和历史),从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科领域革命大批判和教材编写,明确研究项目和重点。结合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有些专业要加强对外国的研究。

外语科要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对语言规律和外国文学的研究。

(五)要充分发挥现有科研设备的能力,同时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更新。根据科研需要和可能,对一些不定型的科研设备,提倡自己动手制造。

(六)加强图书资料(特别是外文书刊)的建设和情报资料的收集研究,为科研创造条件。

(七)要有专职科研编制,“四五”“五五”期间达到三百五十人(理科二百五十人,文科一百人)。

四.工厂

校办工厂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共有校办工厂九个,今年计划完成产值一千八百万元。

校办工厂要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结合教学和科研,既要有一定批量生产,又要搞研究试制,充分发挥三结合基地的作用,为教学,科研和实验室的改造作出贡献。工厂是校办,系办,还是专业办,要通过总结经验,加以解决。

现有工厂要巩固提高,适当调整,并根据教学,科研的需要,有一定的发展。通过大搞技术革新,提高机械化程度,在不增加人的情况下,产值要逐年略有增加。近几年内保持固定工人一千四百五十人,行政管理人员一百人,教师,技术员一百五十人,总计一千七百人。产值每年二千万元至二千五百万元,利润五百万元左右。

五.农场

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六九年以来,有一千九百七十五名教职员工先后在鲤鱼洲和大兴农场参加过劳动锻炼,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今后,要继续坚持+五·七指示,的道路,进一步办好农场,并通过多种形式,使广大教职员参加三大革命实践,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

(一)办农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锻炼干部,改造知识分子队伍,提高教职员工的路线斗争觉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勤俭办场,增加生产。要创造条件,使在农场锻炼的教职员及时了解教育革命的发展形势。

(二)农场编制为二百至二百五十人。全校教职员共三千五百人,除老弱病残者外,能参加劳动锻炼的三千人左右,已经参加一年以上劳动锻炼的一千六百人,还有近一千五百人没有参加过劳动锻炼。没有参加过劳动锻炼的,每年安排六分之一到农场劳动,大体五六年时间轮换完。

(三)农场有可耕地一千三百亩,目前种植面积一千一百亩,要加强劳动组织和机械化程度,鼓足干劲,努力提高产量。耕地面积多少为宜,再进一步研究。

(四)要搞好政治学习,根据农时忙闲适当安排。农闲时可组织部分同志到农村作调查研究,接受再教育。

(五)林院作为后勤的生产基地,由校务组领导。

六.教职工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六千七百三十六人,其中教员二千二百三十八人。教职员工与学生

的比例是1:0.6;教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1.9。(五九年,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比例是1:2.2;教员与学生的比例是1:6.3。)由于近两年在校学生总数较少,校办厂工人增加较多,一些该退休的年老的教职工未办退休手续,造成教职工比例过大,这只是暂时现象。

制订人员规划,必须贯彻精兵简政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的作用,合理安排使用。

(一)机关干部和校办厂工人的总数原则上不增加,根据需要,可在校内调整。

(二)随着学生的增加,教员,教辅人员和后勤工人相应地,按比例地增加。

(三)按照市文教组的精神,参照过去的比例,根据当前教育革命的形势和特点(如以社会为工厂,厂校挂钩,学生程度不齐需加强辅导等),确定新的师生比例。除科研编制外,到

“五五”期间,教员与学生的比例,普通班和短训班为1:5,研究班为1:2,留学生为1:1。

(四)到“五五”后期,教职工总数为八千四百七十人,其中教员二千九百七十人(教学二千五百五十人,科研三百五十人,生产七十人);教辅人员五百人;干部,职员一千五百人,工人三千五百人(包括校办厂工人一千四百五十人)。比现有人数增加一千五百至一千七百人,其中教员增加七百多人,教辅人员增加二百多人,后勤工人增加六百多人。如果规划中的学生人数减少,教职工人数也应相应减少。

(五)在制定人员规划时,必须考虑经费开支和住房问题,精打细算,严格控制。

七.基建

我校现有房屋总面积三十二万多平方米(不包括汉中分校六万九千平方米,二百号六万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一十四万多平方米,教学用房五万多平方米,工厂用房二万七千平方米,其他(如行政,托儿所,食堂等)九万七千平方米。

当前房屋紧张的原因:(一)房屋平面使用系数小。

(二)年久失修,危险房屋多。

(三)学校办工厂,教职员工增加(比文化革命前多六百户)等新的用房因素多。

(四)房屋面积减少,六九年后退给房管局一千多平方米。

(五)数力系,无线电系从二百号迁回总校。

(六)缺乏统一管理,使用效率不高。

基建规划的原则是:遵照“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狠挖现有房屋的潜力,统一管理,合理使用。随着师生员工的增加,接收留学生,聘请外国专家,以及图书馆,科研,校办厂用房的扩大,还必须有计划地新建部分房屋。

计划到一九八年,新建房屋一十三万一千平方米(不包括汉中分校新建技物大楼八千七百三十七平方米),总校建筑总面积达到四十五万多平方米。在讨论中,同志们一致强调要挖掘现有房屋的潜力,新建房屋一十三万一千平方米的规划要尽量压缩。

房屋建筑分期部署:

(一)七三年至七五年,每年平均二万平方米左右,“五五”期间共建七万平方米左右。

(二)建筑重点是实验室和教职工宿舍。实验室等教学用房六万平方米,家属宿舍六万平方米,其他一万平方米。

(三)建筑步骤:七三年主要建图书馆,家属宿舍;七四年主要建电化教学楼,数学楼,家属宿舍;七五年主要建留学生楼,无线电楼。“五五”期间主要建亚非所,化学楼,家属宿舍。

八.经费

“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少花钱,多办事,并用生产利润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

(一)根据教育革命的发展,人员的增加,设备的更新和添置,按照国家的指标,适当地增加一些经费。

(二)发扬经济民生,加强经济核算,严格财务制度,实行经费指标包干。

(三)经费具体规划:

七三至七五年,教育经费三千七百二十五万元(其中教学设备费二百八十万元,图书经费一百二十万元),科研经费九百万元,基建经费八百四十八万元,共五千四百七十三万元。

“五五”期间,教育经费六千七百万元(其中教学设备费四百八十万元,图书经费二百八十五万元),科研经费一千五百万元,基建经费七百三万元,共八千九百三万元。

九.加强领导

制定长远规划是一件大事,各单位要有一名总支副书记负责,切实抓好。要贯彻总路线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充分挖掘人力,物力,财力的潜力,提倡顾全大局,反对本位主义。这个规划(草案)是初步的,现发给大家讨论,结合党委扩大会议上提出的意见,再作进一步修改

一九七二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