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开放的世纪,愈来愈广泛而深入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让全世界紧密相连&随着国际交流大环境的深刻变化,北京大学希望能够在更多的领域¸更宽的平台以及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2006年年初,北京大学召开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略研讨会,探讨了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的基本思路,构建新形势下北京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整体发展战略和规划&会议前后,根据常务副校长林建华等校领导的相关指示,校长助理¸国际合作部部长李岩松牵头起草了全校性的国际暨港澳台交流合作战略规划,草稿主要执笔人为陈春宝&该文件阐述了北大开展全球交流与合作的使命¸目标和策略,具体来讲,主要从办学理念¸合作网络¸学术交流¸人才交流¸学生培养¸大学治理¸校园文化¸文化传承¸筹资发展¸国家战略等十大方面提出了发展策略和实施重点,既体现了战略高度,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本书收录的是2006年修改编制的文本&本文件的主要参与者有:李岩松¸夏红卫¸周曼丽¸谷雪¸陈春宝&执笔人为陈春宝&时任书记闵维方¸校长许智宏,主管领导为常务副校长林建华。
导言
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多年来,秉承“民主科学,兼容并包”的传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社会发展的前沿,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大学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北京大学在新时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于自身特色和传统,通过强化全球意识,深化改革和开放,提高大学运行能力与办学水平,致力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与教育。
使命
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和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为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为国家的总体外交战略服务%认真研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重大国际问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应对良策。
目标
通过拓展国际交流空间,提升国际交流层次,开阔学术视野,把握学科前沿,引进拔尖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全面创新,努力成为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
策略
北京大学的全球战略以坚持自身的学科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优势为根本;北京大学致力于发展包括课程,教学,师资,学生,科研,管理等“全方位”的国际合作。
一˛增强全球意识,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
北京大学全球战略强调以积极姿态面向世界,在全球的背景下审视自己,要求大学各个方面的人员要具有国际化的思想与观念,即能够以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运作大学里的各方面工作。
◆实施重点
1.加强对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建立包含国际交流与合作指标的绩效评价体系;。
2.加强和改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发挥国际交流与合作顾问委员会的决策咨询作用,完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
二˛拓展国际交流,建立全球合作网络
要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参与国际竞争,一定要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展“强强合作”,扬长补短,借助外力发展自己%目前,我校已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0多所大学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未来一段时期,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展长期,稳定,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校际合作关系,同时积极推动院系级的实质性国际合作与交流。
◆实施重点
1.重新整合具有交流关系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发掘合作重点和特色,开展长期,实质合作,建立国际合作的“全球网络”。
2.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从签署一般性“交流协议”转移到“项目化”的实质合作,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3.加强参与大学国际组织与合作联盟的力度与投入,扩大参与收益;。
4.推动院系与海外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包括师生交流,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的实质性合作关系。
三˛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
在科学研究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力推进实质性,高水平的国际科研合作,为北京大学的学者参与国际科学主流的合作与竞争营造良好环境,培养一批具有科学前沿开拓能力和全球竞争能力的科研队伍,大力提升科学研究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促使更多的科学领域和更多的研究机构进入国际科学前沿。
◆实施重点
1.通过开展合作研究,共建实验室等途径,吸引国外专家,学者参加我校的学科建设工作,促进学术观点,学科体系和科研方法的创新;。
2.加强对院系科研国际合作的指导和支持;。
3.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积极举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4.把北京论坛建设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学术论坛,提升北大学术影响;。
5.加强大师系列讲座建设,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报告,掌握国际学术动态,扩展学术视野;。
6.推动跨学科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的国际合作。
四˛开展国际人才交流,促进师资队伍建设
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为北大在世界范围内选拔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创造了条件,对学校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管理与评价体系,北京大学致力于打造一支具有中国特色,北大风格,国际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实施重点
1.完善和加强“海外学者讲学计划”,促进国际学术交流;。
2.加大力度聘用海外杰出人才;。
3.加大力度引进国际高水平的学科团队;。
4.实施“北京大学教师国际学术交流资助计划”,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赴海外进修学习;。
5.完善学术休假制度,支持教师参与国际交流;。
6.加大力度引进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
五˛创新学生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开展国际交流是推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北京大学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争力的创新型领导人才为目的,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不断为学生培养体系注入新的内容,使学生素质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 实施重点
1.加强校际交流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的建设;
2.实施“北京大学学生国际交流资助计划”,支持学生参加学术,文化,艺术,体育,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海外交流,丰富学生海外学习和实习经历;
3.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知识,技巧培训,增强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
4.加强外语授课课程的建设;
5.举办国际暑期学校,促进国际化课程和教学建设;
6.提高留学生中高学历生,理工科研究生的比例,努力实现留学生生源的多元化;
7.加大设立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的力度;
8.加强短期留学的精品项目建设;
9.加强留学生教育的硬件建设;
10.加强和改善院系的留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
随着北京大学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世界眼光,国际理解和管理能力的管理队伍%通过国际交流,为大学管理人员创造更多“走出去”感受和学习的机会,增强他们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国际化大学管理水平
随着北京大学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建立一支具备世界眼光,国际理解和管理能力的管理队伍。通过国际交流,为大学管理人员创造更多“走出去”感受和学习的机会,增强他们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
◆ 实施重点
1.实施“北京大学校务管理人员国际交流资助计划”,推动管理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学习;
2.开展针对管理人员的国际交流知识和技巧培训,提高国际交往能力和水平;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大学运行效率和工作水平。
七.培育多元校园文化,建设国际化和谐校园
北京大学拥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传统,多元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努力培育多元的校园文化,为学习,生活在北京大学的各国师生提供了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的交流平台。通过国际性的,跨文化的学术,文化,文娱,体育活动,着力建设一个国际化的和谐校园。
◆ 实施重点
1.办好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促进建设国际化的和谐校园;
2.支持国际交流类学生社团建设,繁荣国际化校园文化;
3.以国际化的标准完善校园规划,改善硬件建设,以适应国际交流;
4.进一步加强“和谐世界”思想的宣传和教育。
八.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积极传播中华文明
伴随着大学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各个大学参与全球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世界范围的高等学校的交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问题,以及在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共同生存的必要性。在继承大学自身文化传统的前提下,北京大学应更多地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增强国际理解,传播和平,和谐文化的教育理念,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在21世纪世界多元文化的开放格局中,中华文明只有不断创新,只有注重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智慧,才能保持自己的竞争力与生命力。这就要求北京大学及其学者担当起传播中国文化的神圣使命。
◆ 实施重点
1.加强学校,院系及部门的外文网站和外文宣传资料的建设,形成具有北大特色,符合国际标准的对外形象宣传体系和网络;
2.主动出击,赴国外大学举办“北京大学日”活动;
3.建设具有北大特色的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华文明。
九.积极拓展国际联系,增强国际筹款能力
充分利用北京大学与国际社会各界的联系,促进越来越多的国际工商界名流,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拓宽学校办学资金渠道,增强学校的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缓解办学经费不足的局面。通过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支持北京大学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的国际交流,引进国际人才,发展国际合作。
◆ 实施重点
1.争取国内外基金会,政府和民间机构的资金支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2.设立国际交流与合作基金,并设专人负责具体工作
3.进一步做好外国留学生的校友工作
十.加强港澳台交流,服务国家统战工作和学校建设全局
本着“广交朋友,加深理解,优势互补,携手发展”的宗旨,做好港澳台工作,服务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服务于港澳的“人心回归”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北京大学港澳台学生学习提供便利。
◆ 实施重点
1.广泛联系各界台胞,深入宣传中央对台方针政策,遏制“台独”,扎扎实实做争取台湾人心的工作,服务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2.发挥“文化纽带”作用,加强同港澳台三地的学术,文化,体育,艺术等多方面的交流,
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3.发挥“智库”功能,做好面向三地各界的国情培训,提供智力支持;
4.举办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共同打造“中国智慧”;
5.坚持按“保证质量,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原则,搞好港澳台学生工作,培养爱国,爱乡,爱校的创新型领导人才;
6.进一步加强在港澳台地区的筹款工作;
7.加强对学校各类港澳台地区交流的归口管理,以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