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文物信息

 

文物地图

北大文物

燕园,从1919年司徒雷登无意间发现这块宝地,并以“保存中国最优秀的文化遗产”为目的规划校园建筑,到1920年墨菲——这位燕大校园的总设计师——为之奠基,再到1952年北大从沙滩红楼迁入,一路走来,古色古香依旧,流风遗韵仍存,成为北京乃至中国大学和高等教育的象征。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如今这句话被反复引用,有时还被用来指责学校建设。可如若没有大楼,大师居何处?当初北大大师最集中的燕南园便非常豪华,既建有自成一体的西式小楼,又有矮墙环绕的中式小院,建材大多直接从国外运来,门窗用的是上好红松,房间里铺设打蜡地板,屋角有典雅的壁炉,地下室还有供暖的锅炉房。因此,我们这次对燕园文物、建筑的研究,一方面是梳理燕园的前尘后世,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在熟悉燕园文物的过程中重新发掘北大的风骨、大师的风范。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季羡林先生曾说,北京大学的历史应当从西汉太学,或者起码从晋国子学、隋国子监算起。如果这么算,北大应该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学了。这样说来,燕园文物作为中国文化史的点缀,在那些看似枯燥的年代、人名的背后,学术与文化的光辉将永远存在。

 

最后我们想引用中国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致另一位国学大师王国维的悼词,作为这篇燕园文物的序言与结语:“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