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历程

北大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再发力

  2016年4月26日,北京大学在校内信息门户网站发布通知,公布了《北京大学本科教育综合改革指导意见》及《北京大学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点(试行)》,首次提出设立“荣誉学士学位”、学部内可自由转专业、在完成各专业毕业所需最低专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可开展自主性深度学习等改革举措。
《指导意见》将北大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理念明确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和“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教育理念。

  其实,早在2014年初北京大学修订本科教学计划之前,便已提出类似的思想原则。不同的是,此次《指导意见》在表述中将“促进交叉”从第四位提升到第二位,突出强调学科交叉的重要意义。

  《方案》指出,近年来,北大持续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面对未来世界的挑战,北大目前的本科教育距离“培养引领未来的人”的目标要求尚存在差距。

  例如,学生在自主选择和跨学科学习中受到诸多限制,个性化发展需求未能得到更好地满足;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存在师生互动不足、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等问题;通选课体系侧重学生知识的拓展,在价值观、批判性思考和人格素质的全方位养成等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校的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高效,院系和师生在教育工作中的创造活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方案》要求,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凝练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要加强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在专业教育中贯穿通识教育的理念。要确定各专业学生毕业所需的专业核心课程最低学分要求,学生在完成各专业毕业所需最低专业学分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开展自主性深度学习,建立个性化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结构。设立学生自主选修学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和跨学科学习。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条件成熟的院系,《方案》提出,通过设立“荣誉学士学位”和相应的制度,激励学生选修更具挑战性的荣誉课程并积极参与实践创新。

  《方案》鼓励学部、院系、研究中心及教师团队建设多层次、有特色的跨学科本科人才培养项目,包括跨学科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微专业、跨学科系列课程或课程模块等。学校将对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方案》提出,今年,北大仍按院系和学科大类招生,新生进校后将按新的培养方案学习。元培学院学生将继续按现有模式培养。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除教育部规定和北大招生录取时明确不能调整专业的情况外,北大在校本科生可以在第一学年末或第二学年末自主申请转专业。原则上,学部内可以自由转专业。并且,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各院系本科必修和限选课程在教学资源许可的前提下,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放。

  在推动教学方式改革、实现卓越教学方面,《方案》明确,重点改革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强化过程性考核,落实考核结果的建设性反馈。同时,结合新建本科教学综合性评估系统,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学校将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设立“北京大学卓越教学奖”作为学校教学领域最高荣誉,以表彰为北大本科教育积极奉献、教学水平优异的教师,分享推广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形成追求卓越的教学氛围。

  《指导意见》强调,本科教育改革的关键在院系,核心是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内在潜力。要融通识教育理念于培养全过程,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的全面成长;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优势,完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将学术研究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鼓励以发现和探索为中心的教学;系统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效果。

  《方案》明确,各院系和学部要支持推进荣誉学位和各类跨学科人才培养项目,采取成熟一项实施一项的原则,经批准的方案应在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前向全校学生公布。